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24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表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十年,是国有企业胜利前进的十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资管理领域的成功实践。这个报告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可以用“134437”来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资管理体制的成功实践———《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解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资管理体制的成功实践———《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解读
王利博制图
一个国家企业的发展快慢,和它所选择的社会体制制度及其完善程度有密切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资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党在十六大以来的重大创新性成果。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已经10年了。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和重要原则,根据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0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0年来,中国对企业改革与发展做了很多新的探索。《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翔实具体的数字展示了这个艰辛探索的过程,报告思路清楚,分析透彻,重点突出,措施有力,通篇贯穿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
通读《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印象深的是三个词“历史、现在、未来”:对历史做了回顾,对现实的状况、面对的难题做了正确的分析,对未来做了科学的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理论、制度(体制)、道路三个方面,《报告》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资管理制度(体制)形成过程的总结与归纳。
10年时间不长,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在持续创新中前进,发生令世界瞩目的变化,社会主义国资管理体制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报告》不仅对企业改革与发展针对性和指导意义都很突出,而且引发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资管理体制的深层思考,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
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体现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2003年4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为国务院的特设机构,代表国家这个出资人对国有资产负责。从2003年到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长到39.25万亿元,上缴税金从8361.6亿元增长到3.45万亿元,净利润从3202.3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5.2%。正如《报告》所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证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可以有效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必须继续坚持。报告第一部分结尾的概括,把10年来的成就归结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是极重要的一笔。
通读《报告》,感到概括精练,表达平实,然而亮点纷呈,内涵丰富,给人很强的冲击力。所谓亮点就是对现实重大问题的聚焦和分析,不仅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而且心灵上要为之一振,受到启发;所谓亮点,就是问题的针对性很强,而且对问题有新认识,解决问题有新思路、新举措。我们应当从平实的叙述中领会其内蕴的深意,把握报告的实质,从历史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方向。(下转G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