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区域经济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采矿带来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江丞华

绿色采矿带来持续发展

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资源,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仍将处于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把人们带入了一个误区,误认为这种煤炭带来的“黑影”无法根治。实际上,从煤炭的开采、选洗、运输、转化和利用,每一个环节都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大规模露井联采,开启了绿色采矿之路,使中煤平朔成为煤炭资源回收率最高的煤炭企业。

2002年,根据煤炭市场变化和矿区资源禀赋条件,经专家论证,国家批准中煤平朔自行设计的安家岭煤矿项目由单一露天开采调整为露井联合开采,打开了一扇绿色采矿之门。

“绿色采矿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开采出最多的资源”,中煤平朔规划发展部主任杨靖毅如是说。

过去一提到煤炭,很多人都认为是“脏的能源”,其实这是对煤炭的误解。作为一种天然能源,煤炭对环境能否产生污染,在于人们如何生产以及如何利用它。只要技术可行,煤炭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清洁能源。

专家指出,煤炭企业一方面应加强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煤炭气化、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在延伸煤炭产业链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既有效减少原煤直接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又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

据介绍,中煤平朔采用的“单斗电铲—卡车—半固定破碎站—带式输送机”露天生产半连续开采工艺,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露天矿资源回收率达到96.2%。

然而,在中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仍让人揪心,数据显示,受制于回采技术的限制,目前国内煤炭平均回采率不足40%,大大低于75%的国家标准,而原煤的选洗比例也仅为50%,落后于发达国家10多个百分点,煤炭的利用效率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事实上,在美国,煤矿露天开采资源回采率可达90%以上,条件好的矿井也能超过80%。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低价工业时代”的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同样,煤炭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粗放的发展难以为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大力提升煤炭企业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化水平,建立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煤炭循环经济体系,推动企业向低碳、绿色、节约的发展方式转变是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迫切任务。

2011年2月,在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科学产能”和“清洁化率”的概念,该报告认为中国现有煤炭产量仅有1/3符合科学产能标准,1/3通过技改和投入能达到科学产能标准,而剩下1/3由于地质条件、技术等限制根本无法实现科学产能标准,应逐步予以淘汰。

几十年来,中国煤炭企业发展走的是一条粗放开发、简易加工、低效利用的数量速度型道路,存在着高碳排放、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绿色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在绿色煤炭方面,由于国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明显的鼓励政策和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国内多数煤炭企业不愿采用或者采用洁净煤技术不积极。

煤炭清洁化利用之所以存在现实困境,专家认为,首先,技术研发需要时间成本以及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且技术的成熟化运用需要长期的实践;其次,资金支持力度有限,清洁技术的运用往往需要不断的资金流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大挑战。

有专家表示,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规划细则,在财税政策方面对采用洁净煤技术的企业应给与一定的优惠,可参照新能源产业某些补贴标准制定相应的补贴标准,帮助企业建设和运行相应的设施。另外,对于那些积极采用洁净煤技术的企业,且作出明显环保和能效成果的,应给予奖励。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