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消费电子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尔空调以智能引领消费升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许意强

海尔空调以智能引领消费升级

参展客商及网友对海尔推出的语音遥控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定频空调到变频空调,从功能型空调到物联网空调、智能空调,从低成本制造追求规模化扩张到掌握消费趋势定义权谋求利润规模双增长……

进入2013冷年以来,中国空调产业的升级换代速度明显加快,并呈现出“消费体验升级引领技术创新方向”的全新发展势头。

日前,海尔“语音遥控器”首次亮相第112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通过“语音遥控器”动动嘴就可以完成对空调运行的便捷控制,迅速引发全球家电客商的关注,也拉开空调消费需求在智能化时代“舒适体验为王”的发展新序幕。

家电资深观察家洪仕斌指出,

“在海尔语音智能遥控器问世的背后,应该是整个中国空调业智能化发展步伐的加速以及智能化时代海尔开始着手对全球空调产业商业坐标和商业规则进行改写。这将有助于中国空调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创新崛起”。

消费升级全面加速

技术创新往往都是源于生活需求,最终又因为高于需求、贴近生活、改变生活,从而实现对消费趋势的引领。纵观最近30年来中国空调市场消费趋势的变化轨迹也可以看出,

“消费者只是需求的提出者,而真正引领消费升级方向的则是拥有技术创新实力的企业”。

此次,海尔空调选择在被誉为“中国外贸经济风向标”的广交会上发布全球首个语音智能遥控器,正是要借助这一平台的力量实现对全球空调消费需求和升级潮流的引领。

鲜为人知的是,海尔的“语音遥控器”问世正是来自消费者提出需求的科技创新成果。《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此前海尔新浪微博上举办的“中国好创意”家电大征集活动中,就有不少网友提出“能否改变用手控制空调”的传统操作习惯。

就在今年的广交会上,一个黑色的神秘圆盘出现在海尔空调旁边。不少来自全球的家电客商发现,“只要对着这个黑色圆盘说句话,面前的空调就乖乖地按照指令运行,说冷了就会制热,说热了还会制冷,嫌风大了还可以调节风速”。这就是海尔在智能化时代对于空调传统操作习惯的消费升级创新成果———语音遥控器。

“比如,躺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感觉很热,只要对着放在不远处的语音遥控器进行语音唤醒并说出‘制冷’或是‘太热了’等命令词,空调就会自动调低1度,省去起身拿空调遥控器再按键的程序。”海尔空调研发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种语音遥控不需要网络连接,也不是只针对物联网空调,可以与海尔当前销售的所有空调进行无缝的智能化语音控制对接。

随着海尔“语音遥控器”的问世,也再度激发了人们对于空调智能化控制的需求联想。有消费者就提出,“希望家电越来越智能,直接通过人脑进行互动,真正过上随心所欲的自由生活”。对此,海尔空调技术人员表示,“今年海尔已经推出智能手机控制的智能空调,随着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人脑控制家电并非没有可能”。

海尔创新全球崛起

在曾经让中国家电企业“抬不起头”的自主创新能力上,如今却成为中国家电巨头们“引领市场消费升级、推动产品结构转型”的最大动力。

从2010年推出全球首台物联网空调,到今年发布“0.1赫兹—150赫兹”超宽频技术等一系列颠覆性的变频技术以及推出可以对空调进行智能化控制的语音遥控器等科技新品,作为中国空调行业发展趋势领导者的海尔,开始让全球越来越关注来自中国家电企业“创新实力”,也完成了对中国创新形象的塑造。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在海尔等行业巨头推动下,创新步伐一直缓慢的中国空调行业消费升级陡然加速,从定频到变频的制冷技术升级,到从物联网空调到智能空调的控制技术升级,逐步形成了两个维度的创新体系布局。

从20多年前进军空调业以来,海尔就确立了“技术创新引领消费升级”发展目标。从1998年凭借变频一拖多技术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02年推出首台氧吧空调开启行业健康化序幕、2003年推出无氟直流变频空调实现首次对欧洲出口开启行业高能效化序幕,2010年推出全球首台物联网空调、2011年推出全球第三代变频技术———宽带无氟变频技术,海尔在完成对空调业健康化、节能化、智能化消费趋势引领的同时,还“以第三代变频技术”实现对全球变频升级方向的引领,以“物联网、智能”实现对全球智能化发展的立体布局。

洪仕斌指出,“随着科技创新驱动下的智能化消费浪潮全面到来,全球空调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此前由日韩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趋势将迎来中国企业时代。在这一过程中,海尔立于足20多年的专业持续创新,有望担当起全球空调产业竞争规则制定者的重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