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十八大”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十八大”特别报道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呼唤,民营经济高歌猛进十六大以来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述评之九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蒋皓

十年呼唤,民营经济高歌猛进十六大以来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述评之九

CNS供图

他们是中国经济的新生力量,来自民间草莽。

他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们是中国企业军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雄逐鹿的国际化战场,如果说央企是中国的王牌野战军,它们则是战术奇诡、骁勇善战的各路游击队。

他们靠狼性精神虏获了巨额的海外份额。

他们是驱动中国各区域经济繁荣的“发动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经济内生活力竞相迸发。

时势造英雄,他们就是生生不息的中国的民营经济力量。

源自草根力争上游

2002年,华为大战思科的经典一役十年后仍让人回味无穷。任正非,这位试图改写全球电信业生存法则的华为掌门人,至今仍被视为

“最危险”的竞争对手;

2005年,当联想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全球第三大PC制造巨头诞生了,柳传志开了民营企业乃至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先河;

2005年,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案随着阿里巴巴收购Yahoo中国而落幕;

十年来,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不计其数,包括吉利、海尔、奇瑞、百度、华为等。

这一切都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改革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羁绊,如万马奔腾般打开了局面。

200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首次对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新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他们完全实现了政治上的一视同仁。

这一年,民营投资的比重首次超过国有投资,达到48.7%,位居各经济类型之首。而在对外贸易方面更是占据全国85%以上的份额。在出口企业群体中,小型企业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小型企业中,新兴的民营企业代表了制造业的新生力量,成为“中国制造”崛起的主要推动力量。

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规定标志着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开始从一般的民事权利上升到宪法权利,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认可与保护。私产入宪给民营经济上了一道安全阀。

2005年,“非公经济36条”正式出台,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通过政府文件的形式进一步政策化、具体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这一年,民营投资的比重达到了60%;而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达到约50%,外商和港澳台经济占比约为15%—16%,两者相加约占65%左右。

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即“中小企业29条”。“中小企业29条”包含了“含金量很高的多项政策措施”,体现了新的亮点、思路和措施。

2010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36条意见,进一步拓宽了民营经济的投资空间,推动非公经济投资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

2012年10月10日,被称为新“两个凡是”的《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出台,旗帜鲜明地提出来,“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政府退了一步,市场进了一步。

十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禁区”逐步被打破。

反思进取砥砺前行

十年来,一些最初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激起过巨大波澜的人物和事件,已经慢慢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2008年下半年,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突如其来。猝不及防中,被誉为“经济活力源泉”的民营经济受伤深重。订单减少、资金链断裂、全行业萎缩,不少民企悲壮倒下。关于浙江民营企业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生资金链断裂、个别中小企业主“跑路”等消息见诸报端。事件发生后,有一些声音开始质疑:虽然在过去,民营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但在今天,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是不是不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不是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

有人说,是民营企业主把政治这潭水给搅浑了。他们高度迎合市场需求,绑架行政权力、勾兑政府资源。其实,企业家的苦衷有谁知,他们为什么要铤而走险,火中取栗?如果没有权力寻租怎么会有企业行贿,如果没有企业行贿怎么会有权力寻租呢?到底孰先孰后,谁是谁非呢?

无疑,需要被拷问的是一些民营企业主的“法商”和“德商”,缺乏严谨、合规、风险的法律思维和道德底线是他们的通病。

有人给出了这样的分析:首先,当然有生存环境的问题。有些民营企业就是被不合理的机制刁难搞垮的。其次,民营企业对市场缺乏了解,对竞争者没有充分估计,对自己的优势劣势不清楚,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最后,也有因为宏观形势变化而遭遇不幸的,等等。

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曾经或正在遭遇的困境,绝不仅仅是其自身的问题。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曾说过,民营企业的生死是有周期律的,就是说多少年以后,最终还是死。死于战乱,死于体制,死于个人。所以他认为,民营企业现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跳出周期律,怎么样积累正面的东西。今天属于上升期的企业,也需要看到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不容否认的是,虽然个别民营上市公司由于“短视”和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存在着利益输送、公司治理缺陷等问题,但十年发展,民营企业的质量和对国家的贡献和当初已不可同日而语。

十年来,民营企业有太多的困惑与挑战,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在不断反思中发展。瑕不掩瑜,时至今日,上市民营企业总体上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正不断提高。

十年沐风栉雨,十年砥砺,十年跨越发展……他们终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基础性力量。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