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冲刺年末60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中国经济冲刺年末60天
(上接第一版)
在2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的同时,集中在资源性企业、有色金属企业的14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这说明9月份的大规模投资的传导机制还没有完全辐射开来。
统计数据显示,1—9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0070亿元,同比下降11.8%;集体企业实现利润555亿元,同比增长7.6%;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0509亿元,同比下降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8093亿元,同比下降11.4%;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0921亿元,同比增长15.6%。
这个数据中,私营企业的表现尤其抢眼,利润同比增长15.6%,出乎人们的普遍预料。
《中国企业报》记者同时从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统计监测分析信息数据中看到:今年以来该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出现大面积亏损和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增速在5%以下的有15个行业,其中负增长的有7个。
由此可以看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盈利虽然开始好转,但处于制造业中低端的中小企业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投资政策主导下的受益和传导是不同的,优先得到资金和政策扶持的行业慢慢开始好转,而在海中苦苦挣扎的下游制造业仍然处于政策惠顾和传导的末梢阶段。
经济长期向好有赖制造业走出困境
浙江省统计局的“前三季度浙江经济运行情况及全年走势预测”称,石油加工、化学、化纤、钢铁、建材、船舶等八大制造行业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下降15.5个百分点,是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
“进入四季度,随着多项经济数据的渐次回暖,经济筑底迹象开始显现。但考虑到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积累,从中长期和微观层面来看,经济能否实现‘稳增长’和‘软着陆’,仍取决于制造业能否走出危机。”10月28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如此表示。
赵晓说,中国制造业与民营经济的关系十分紧密,很多制造业的问题其实也是民营经济的问题。民营中、小、微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体,大都为二产企业,它们经营状况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制造业。
所以,“减轻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改善民企融资环境,解决‘融不到、用不起’的两难问题,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垄断性行业领域,鼓励民企参与国企重组是发展民营制造业、助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选择。”赵晓表示。
经济学家马光远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过去几年的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如果不坚持转变发展模式,不坚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不坚持改革开放,不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仅仅依靠政府短期投资,除了可以获得短期的“漂亮数据”外,不仅无助于中国夯实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反而会一再贻误中国经济转型的时机。
马光远表示,2012年中国经济所处的困境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是长期以来关键领域改革滞后和转型停滞的必然结果。靠基础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解决不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基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