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产业公司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特斯邦威遭遇库存困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美特斯邦威遭遇库存困境

一直高举“不走寻常路”大旗的国内最大服装公司美特斯邦威突然深陷财务做假和掩盖库存的泥潭。

日前,有媒体曝出今年上半年,美邦服饰消化8亿库存,涉嫌虚假销售和人为调节收入。同时还曝出美邦强制加盟商接受巨量库存,让加盟商压力巨大。

闪电消化“库存”

报道称,现在服装行业普遍低迷、市场下滑明显,86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中,有40家营收出现负增长,42家净利润下滑。然而,与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美邦服饰半年报:今年上半年,美邦服饰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1.21%。

仅仅半年之间,美邦的存货即从25.6亿元降到17.5亿元。而美邦消化8亿元库存的途径,爱裳邦购(实际控制人为美邦董事长周成建)一家则贡献了3.17亿(有传言甚至是7亿—8亿),周成建的亲属还分别贡献了二千到三千多万不等的“库存”。

此外,由于美邦以激进方式处理库存危机,还导致美邦员工因恐惧而离开,从而发生大规模人事变动,有40名核心人员因“恐惧”出走的消息。

有关美特斯邦威涉嫌财务做假和掩盖库存的消息发布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受此负面消息冲击,美邦服饰当天紧急停牌。第二日复牌的美邦股份股价大幅走低,跌幅超过6%。

记者了解到,尽管报道当日,美特斯邦威迅速做出反应,当日晚间即发布澄清公告,洋洋洒洒4000字的文章逐一驳斥报道不实。对当中关键的存货半年快速消化的问题,美邦解释,2012年上半年公司直营终端零售体系保持了22%的增长,为降低存货规模提供了有力支持,而关联方销售总额为3.9亿元,其对应的存货减少额约2亿元,占公司总销售成本约8%,对降低存货规模影响不大。

虽然美特斯邦威发长文自证清白,强调“预先配发”方式是服装行业基本运营模式,“将库存压向加盟商”是服装行业“行规”。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说法缺乏说服力,未说清其向加盟商“压货”的事实真相。

美邦在公告中还称“不可能进行ERP出库和确认收入,更不可能存在所谓‘粉饰漂亮报表的局’”,对这一说法,有熟悉各类财务系统的财务人员表示,不论是跨国公司常用的SAP系统还是美邦所使用的ERP系统,都存在人工调节部分。

《中国企业报》记者多方调查,近几年美邦一直存货高企。

早在2009年,美邦就被指库存9亿。而在2011年年底,美邦又曝出25.6亿库存压仓。

据了解,美邦一直在努力学习业界以快速时尚模式著称的ZARA,但进步并不明显。不仅库存率没有降低,还比以前“慢”运营的时代增加了数倍。

有服装业分析师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美特斯邦威之所以陷入高库存危机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受宏观经济影响,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大幅缩水,对服装的需求降低,市场容量极大紧缩;其次,美特斯邦威服装面临着激烈的竞争,ZARA、HM等快时尚品牌对美特斯邦威服饰的冲击巨大;最后,美特斯邦威的销售渠道扩张较为缓慢,难以为公司打开更宽的市场。

压货,加盟商难解之痛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服装企业大多采取“代理+加盟”的销售模式,中间环节多,供应链的协同性也差,极易产生高库存。而确保报表靓丽已成服装行业的潜规则,其中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将库存从总部库转移到渠道。

独立服装评论人马岗指出,无论是向经销商压货还是预先销售都是服装企业的普遍做法。

有美邦加盟商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由于行业形势低迷,销售不景气,美邦的压货让加盟商头痛不已。

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美邦加盟店为美邦贡献营业收入为22.4亿,占比49.1%,多年来首次低于55%。

迫不得已,加盟商迫不得已打折销售。

广东一家美邦加盟店主王老板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一般情况下,加盟商以六折左右从公司进货,算上运费等中间费用,成本价大概是标价的60%左右。以一件标价100元的服装为例,成本价约为60元。不过,如果所有成本到此为止倒也罢了,关键是还有商铺租金、人工成本,这两项加起来至少占标价的25%。“也就是说,打完折后,基本上没有钱赚。碰上销售淡季,除非公司提供补贴,就只能是亏本维持。”(下转第十五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