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7版:央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7版            央企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周国企网络舆情(2012年10月08日—10月14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一周国企网络舆情(2012年10月08日—10月14日)

“国企效益好不是靠垄断”言论引网络热议

事件概述: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称,事实上国企多数处于有效竞争中,从行业分布上看,90%以上的国企处于竞争性领域。成品油市场上,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家公司实力接近,二者存在竞争。电力行业中,发电行业则处于激烈竞争当中。

网络舆情:关于国企垄断的话题从来没有平息过,这一次同样引起众多网友关注,仅新浪微博“头条新闻”发布该消息后,就在数小时内引来转发超过7000条,评论4000多条。众多网络知名人士也纷纷跟帖评论。在新浪微博上拥有超过1000万粉丝的地产大鳄任志强跟帖说:“放开垄断试试就知道了”,万博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米瑞蓉在用网络流行语句调侃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关于“垄断”的概念也引起了相当的争议,有网友跟帖“两家那不叫垄断,那叫平分天下。”《新京报》发表上海学者王莹的评论文章“国企效益好不靠垄断靠什么”称“只要一个市场内存在两个实力接近的参与者,就没有垄断?这显然是对‘垄断’这个概念缺乏基本的认识。”

点评:就垄断而言,正如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所说,评价国企,一定要历史地看待。国企垄断的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其复杂程度可能是世界上都少见的。国企改革的成绩有目共睹,对于垄断行业国企也一直在谋求进一步改革;存在的问题也无须回避,在进一步的改革中运用中国人独有的智慧理性思考,找到国企垄断的合理边界,寻求解决问题的更佳路径,实现国企和民企合作共赢,共同撑起国家的未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张不得不去完成的考卷。

国资委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发热议

事件概述: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商定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中央企业和国立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网络舆情:创新一直是国企成长的重要驱动力,但也有舆论认为国企创新主动性不足,国资委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国企创新能力的热烈议论。有网友直抒胸臆:“好事,我们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科技成果和市场转化对接的问题,国资委和中科院的合作,在这方面应该有不少好处”。也有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中科院应该是做基础研究的,和国资委合作会不会导致功利化倾向,反而耽误了基础研究。不过利用中科院人才队伍优势和培养机制,帮助中央企业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倒是不错。”

点评: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以本次签约为契机,站在新的起点,紧紧围绕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个关键环节,突破创新主体间的界限,实现知识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的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扎实的贡献,双方合作大有可为。

煤炭行业出现复苏网友热议煤企向何处去

事件概述:今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增幅回落,导致煤炭需求不旺,但进口煤数量却出现大幅增加,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1—8月,煤炭进口同比大增5840万吨。惨淡的煤市迫使国家相关部门及主要产煤省推出限产、停产、关停小煤矿等救市措施,近期进口煤数量逐渐减少。九月份动力煤市场企稳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朗,而十月份则出现了小幅反弹。

网络舆情:煤炭行业的萧条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复苏迹象一经报道即在网络上引起热烈讨论。网友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这些迹象能否带来整个煤炭行业的复苏,煤炭行业未来将走向何处,这次持续的萧条带给了我们哪些更深层次的思考。南方基金杨德龙认为,国内经济面,煤炭、钢铁、部分地区水泥等上游周期品价格有了明显反弹,但目前阶段还难以确认复苏趋势。网友“欢喜心”提出,不管复苏与否,从这么长时间的萧条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点评:在冬季供暖季节来临,进口煤减少的背景下,国内煤炭交易市场开始升温,价格也随之上浮,煤企及贸易商终于看到了走出“苦日子”的曙光,值得高兴。不过,正如网友所说,市场下跌是煤炭行业深度调整良机,如果在持续的萧条中,煤炭行业得以持续良性调整,迫使煤炭企业步入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对于煤炭行业产业升级和整个经济都不失为一件好事。在迎来曙光的同时,我们亦需警惕复苏的迹象成为部分企业良性调整停滞的借口。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