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舆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舆情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诺贝尔文学奖:艺术与商业
之间的魔幻与现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诺贝尔文学奖:艺术与商业之间的魔幻与现实

(上接第十六版)

莫言获奖后,其作品销售急剧升温,有人预测,仅版税估计将近3000万元。莫言有望成为中国作家首富。

诺贝尔奖的“点金”效应是普遍的,每一次奖项揭晓甚至从宣布提名起,就开始了一场极尽张扬的事件营销。与作家相关的照片、生平、作品,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热点,形成了巨大传播效应。

尽管一些诺贝尔奖得主多已成名,但是其中更不乏因此一夜成名的作家。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正是其中之一。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这位剧作家才拥有真正的知名度,他的许多剧作才被出版商青睐,而之前那些剧作已久未有人问津。诺贝尔发现了哈罗德·品特,也成就了他。

在诺奖揭晓前,盛大文学CEO侯小强表示特别希望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希望中国人离文学更近一些”。茅盾文学奖评委汪政将莫言得奖称为“文学上的马太效应”,在他看来,莫言获奖不仅对他本人,对整个中国文学,对许多的中国作家都是一个好消息。他认为“大批的中国作家将会因此被世界知晓”。“大家开始准备吧,准备好你们的‘出口’作品。”汪政说。

显然,诺奖效应是普遍而巨大的,成名作家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到达更高级别,非著名作家则因此声名大振。寂寂无名的作家一举成为世界级、大师级名家,他们的作品因此超越了原先的狭小受众,直达世界中心。

反观国内文学奖项,从国家级别专业文学奖到一些由企业赞助的文学评奖,奖项的知名度和覆盖面始终狭小,无法达到辐射人群更广的品牌效应,更加难以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虽然出版商会有意将获奖作为出书噱头,但是冲着某个奖项去买书的读者并不多,更不会形成像莫言拿到诺奖后形成的巨大品牌效应。

作家麦家认为莫言得奖“对中国文学是幸事”,因为“中国文学已快被娱乐逼死了,文学死了,中国人只剩下钱了”。财经作家张志勇认为应借莫言获诺奖契机“唤醒中国人的读书热情,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教养”。

诺贝尔奖虽然每年准时开奖,但赢家始终只有一个。更多的作家,因为种种原因和微妙际遇而未能斩获此奖,这意味着他们无法获得诺奖所特有的“魔幻”提升速度和“现实”商业成功,而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和更多时间去成就各自的经典。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