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丝绸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丝绸中国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丝价猛涨企业忧多于喜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丝价猛涨企业忧多于喜

缫丝工人在生产车间工作

在国际市场并未出现太大变化之时,生丝价格增长幅度逼近18%,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钱有清呼吁各地企业要正确认清当前形势,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切实防止茧丝价格的大起大落,应扎稳马步练内功,深耕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丝价猛涨原因繁多

“丝价猛涨啊,有订单意向的客户赶紧啊。”这是日前某丝绸企业员工在其网络社交平台的标注。随后,

《中国企业报》记者拨通了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浙粤区域经理卢焕飞的电话了解情况。

“今年生丝价格波动较大,从30万元/吨升至31万元/吨,直到10月9日价格逼近36万元/吨。”卢焕飞这样说。

据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数据显示,目前茧丝价格已高出去年同期水平,且有扩大趋势,其中9月份同比涨幅较前一个月分别扩大了7.4个百分点。

“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均不乐观,唯有茧丝一枝独秀,目前支撑行情的主要还是原料成本。”业内人士这样指出。

事实上,今年的行情变化是业内不愿看到但早有预料的,生丝价格高位原因并不单一。

钱有清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有部分企业反映,国内缫丝加工生产能力增长过快也是导致茧丝价格高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钱有清还指出,生产要素(指用工成本)的增加等各种叠加因素,是茧丝价格高位的诱因。

企业的反馈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今年丝价波动起伏与蚕茧丝减产和哄抬丝价不无关系。”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建华在接受

《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各地蚕茧产量都在减少,蚕茧原料供不应求。此外,处在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缫丝加工业因产业结构失控而导致的抢购抬价也是原因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上游蚕茧原料的不断上涨也助推了下游生丝的上涨。“广西秋茧已进入第三批的收购,价格仍继续保持上扬。各地收购干茧接近12万元/吨。现货价格也进一步上调,宜州秋茧干茧销售价格达到11.6万元/吨。”

而在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看来,东西部产业优势不能良性互补也是丝价动荡不稳的原因之一。“丝绸原料供应靠农户散养,各种成本高启,蚕农没有积极性,东部产区数量减少、质量劣化,西部新产区重量不重质,而且产业配套也跟不上”。

有人欢喜有人忧

丝价猛涨,对全行业而言是一半欢喜一半忧。大中型丝绸企业因产业链完整,资金雄厚,预防及时而窃喜,小企业则应财务成本激增而忧大于喜,甚至不堪重负而倒闭。

“丝价波动,对我们而言影响不大。我们也是吃了很多苦头才把无序的市场摸透,暴涨暴跌的市场我们已看成规律。在低价时,大量购入购足;高价时,我们已制成成品,从而躲避了风险。”凌兰芳这样表示。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寇勇琦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丝价动荡对常规产品(低附加值的半成品)的影响较大,但对致力于研发创新,并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达利而言影响甚微。

然而,对小企业而言则更多是忧大于喜。“一方面企业库存是增值了,但另一方面企业接单会更难、财务流动资金成本压力会更大。”吴建华这样表示。

由于丝价的急剧变化,国内绸厂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产业自身在重新洗牌。“我们在浙江调研时,看到很多家湖州的家庭作坊式的工厂倒闭了,而有些绸厂利用倒闭的工厂份额进行生产运作,接了不少订单,发展还不错,但利润却不太高。”卢焕飞这样说。

市场动荡不稳对全行业而言也是弊大于利。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由金融危机带来的心理压力,本来就使得整个操作变得更加谨慎了,再加上从现在开始又要储备今年底至明年5月的原料,需要的资金量很大,这个时候正是企业经营风险最大的时候。

“现在丝绸生产链条失衡,加上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生产的仿真丝替代品对丝绸的打击很大。对于我们企业而言,今年的生丝价格从31万元涨到33万元时,我们用的是31万元的库存;在33—35万元之间,我们会储备两个月左右;若价格升至38万元,我们会观望后期走势,届时只能接一部分订单再买一点原料了。”南充金富春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燕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信心,这比什么都重要。

“若更多的企业因原料上涨资金货款回笼慢而破产倒闭,最终会危及整个行业,长此以往,待到明年丝绸市场会更加萎缩。”赵燕辉不无忧虑地说。

扎稳马步练内功

近几年来,丝价动荡不稳已然成常态。如何有效应对,规避风险成了企业思考最多的事。在外部无援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靠自己扎稳马步练内功。

“现在当务之急是要防止行业的大起大落,丝价一定要稳定。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丝价的大幅度波动对行业损伤很大。在国际市场并未出现太大变化的时候,各地企业要正确认清当前形势,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切实防止茧丝价格的大起大落。”钱有清这样表示。

那么企业应如何扎稳马步练内功呢?各企业都有自己的应对办法,从达利、万事利、丝绸之路、京九等企业的成功应对经验中可以看出,通过摸索总结规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把触角从加工半成品延伸至消费终端,加强科研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措施,均能有效规避风险。

“我们达利每年对原料的采购量很大,对利润率也有精确地控制,我们有专门的团队,每月对茧丝行情进行预测分析并出一份报告来告知走势,以便在丝价较低时大量购入,即低价汇货。”寇勇琦这样说。

“今年我们新开发的产品更受欢迎,如丝绸书籍、织锦画等,而我们的传统特色产品如手工蚕丝被更是一如既往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赞美,销售额和意向加盟商也越来越多。”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董事长马品德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吴建华则告诉记者,原来以丝绸面料等半成品为主导的他们,现在也在发力设计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我们目前还在快速开发宋锦箱包新品,已聘请了美国和意大利的设计师。市场着力点是苏州本地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吴建华这样说。

而凌兰芳则站在全行业的角度认为,应加快形成区域性的规模化蚕茧生产基地,通过种桑养蚕的科技进步和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来推动原料产业化,建设高产优质稳价集养的原料供应模式,结束目前低产质差和乱价散养的原料局面。此外,凌兰芳认为,稳定丝价还需政府和龙头企业在低价时做好相应储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