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退一步,市场进一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驶入深水区,或将遭遇难以预料阻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蒋皓

政府退一步,市场进一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驶入深水区,或将遭遇难以预料阻力

王利博制图

被称为新“两个凡是”的《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于10月10日正式公布。政府将进一步放权,让位于市场,公民权利得到进一步提升。

314项审批集中于三大领域

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这次国务院决定取消和调整的314个行政审批项目主要集中在投资、社会事业项目及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三大领域:一是针对投资领域,特别是针对涉及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发展、民间投资等方面的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二是针对社会事业项目,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精简和调整力度。三是取消了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自2001年10月我国全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以来,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行政审批领域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依然存在;对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被滥用的风险较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信赖公民和市场放权是必由之路

新“两个凡是”可以解读为“凡公民能自决的,政府都要退出;凡市场能调节的,政府都要退出”。这是对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经验的精炼总结,中国的改革其实就是从一个完全信赖政府,信赖计划,不相信市场,不相信公民个人自决的模式转向越来越尊重市场和个体,越来越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经验上也证明,越是政府退一步,市场进一步,越是政府权力少一点,公民权利多一点,经济就会越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会越幸福。

不容忽视的是,这两个“凡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即谁来判定哪些事项是公民能自己决定的,哪些事项是市场能有效调节的,从而是政府需要退出的?如果没有一些明确的界定,如果还是政府自己说了算,很可能就成了“凡是政府不想退出的,都是公民不能自决的;凡是政府不想退出的,都是市场不能调节的”。

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大力放手让市场去试,让公民自己去决定,然后再来判定,哪些是市场真的干不了的,公民自己真的没法决定的,需要政府来帮忙的?最后会发现其实需要的会很少。我们现在认为市场没法调节的,公民没法自己决定的很多事情,最后会被证明都是能调节好决定好的,只是政府以前没给过机会。

逾十年的取消审批改革之路走到今天具备非凡的意义。作为第六批,也是本届政府最后一次取消审批,这不仅是对过去改革的一个经验总结,更是对未来继续改革的一个指引,甚至可以说是一份政治遗产。

管住看得见的手政府改革一大步

政府退出公民可自决的审批项目,不仅可以提高行政效能,还可以进一步夯实遏制行政审批环节腐败的制度基础。

《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不少项目涉及原先认定的“敏感领域”。

政府退出无须管理的领域,势属必然。一方面,政府的管理触角不可能抵达社会和经济事务的方方面面,“看得见的手”管得太多,既管不了也管不好,而且无谓增加过多行政成本。这些成本,又往往会通过公民、法人等组织的分摊而消化,实际上,会阻碍社会和经济辅助力量的发育生长。越来越繁杂的社会和经济事务,需要非政府力量的参与治理。

另一方面,成熟社会的养成,从来都是以内生性力量为推手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合作方式、行业规范,这些方式和规范往往因为贴近现实而更有效率,因此,可以起到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还要看到,政府退出,从根本上说就是行政审批权力的下放或交还。不合理的行政审批权,不仅意味着社会负担的加大,还意味着寻租空间的创设。政府退出公民可自决的审批项目,不仅可以提高行政效能,还可以进一步夯实遏制行政审批环节腐败的制度基础。

当然,从现实来看,政府退出该退出的领域,是利益链条的正向重组。意义再重大,作用再积极,也可能遭遇形形色色的软硬阻力。从这个角度讲,要防止政府退出只是名义上的退出。实际上,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以及怎么管,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法体系。批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就是行政法对行政关系的调整,而在上级法层面,也有较完善的法规设计。

让政府退出公民可自决项目别停在名义上,需要系统性和结构性的改进。其一,是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等制度行事,否则严肃追责;其二,是尽可能厘清行政审批环节的利益格局,剥离附着其上的部门和个人利益,使行政中立化客观化。如果政府是不必要的利益方,那么,通过各个环节寻求利益就会成为不可消解的内在冲动,政府退出就可能成为空话。类似无视行政许可法的事情仍可能发生。其三,是在公民可自决的事项上,尽可能创造条件扩大其权利或选择空间,如此,才能发挥其创造力和实践力,进而激活更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能量。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