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3版:央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3版            央企
 

2012年10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周国企网络舆情(2012年10月1日—10月7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一周国企网络舆情(2012年10月1日—10月7日)

八央企减排结果出炉 两大油企煤消耗量上升

事件概述:环境保护部近日完成了2011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八家中央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工作。中石油、中石化及六大电力集团公司的污染减排结果“出笼”。根据通报,中石油和中国石化污染减排取得一定进展。但一些指标仍反映出存在的问题,两家央企2011年煤炭消耗量分别为2215万吨和2686万吨,同比上升2.50%和2.26%。

网络舆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央企的减排结果同样牵动着公众的心,数据发布后,立刻在网络上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吐槽。北京网友“李士昌”质疑说:“石油企业用那么多煤炭干啥?”湖南网友“泽毛佗”也问道:“炼油、烧锅炉都是用煤吗?”广东梅州的网友“冒牌量仔”则直言:“减排?加排!”河北网友“Knight张”则想得更远,在他看来,用单方面的指标去衡量企业不够公平。他通过新浪微博评论说:“不能单纯看减排了多少、能源消耗了多少等等,同时应兼顾将同时期的企业发展、科技投入、环保创新等。单方面的指标去衡量企业是不公平的。许多部门为达到自己所辖范围指标而惩罚企业,势必造成企业非健康发展。”

点评:近年来,央企减排工作进展不小,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否认,问题出在哪里,央企不仅要自己明白,更要让社会明白,让公众明白。从网友质疑来看,不少网友不明白为什么油企要用那么多的煤炭。如果在环保部数据发布后,涉事央企能积极跟进,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对相关情况进一步说明,相信对维护央企形象不无助益,遗憾的是涉事央企的行动似乎不够迅速,放任各种猜想和质疑流传。自媒体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主导舆论走向,是包括央企在内的每一家企业不得不面临的课题。

北京9月土地出让金再创新高 中石油抢地引争议

事件概述:9月北京土地出让金合计257.4亿元,创下了北京历史上土地出让金单月第二高的纪录。月末,北京8块宅地同日出让,央企中石油意外出现在昌平沙河地块争夺行列中。最终,中石油旗下企业以12.8亿元配建限价房6.35万平方米的条件竞地成功,商品房部分楼面价折合约7900元/平方米,溢价率42.2%。

网络舆情:央企进入和退出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中石油这次意外出现也让“中石油抢地”成为当日百度新闻十大热搜词之一。网友意见主要集中在央企中石油进军房地产是否合规,及其带来的影响上。不少网友纷纷调侃“卖石油的打败卖房子的”,对于中石油这次进军房产市场的目的,北京网友“章小晓峰”猜测说:“中石油又要在昌平建集资房了。”云南网友“DavinWei”质疑说:“不是说央企不得从事房地产吗?有规不执行!”江苏网友“天天2011”则调侃道:“他们不会想垄断地产界吧?”

点评:2010年3月,国资委宣布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外,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中石油这些非房地产主业的央企呈现高昂的拿地热情招来众多非议不难理解。目前,虽然央企拿“地王”的势头有所遏制,但并未完成“两年内全部退出的目标”。显然,央企“退房”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向公众厘清其中的事实原委,让社会理解,公众明白,是央企拿地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否则,今后公众的责难只怕会只增不减。

国资委“走进央企系列活动”受网友热赞

事件概述: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充分展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成就,近段时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策划开展了“走进央企”系列活动,组织多位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分批走进神华集团、中国华录、中航工业、中煤集团、中国建筑、中国南车、中国华润、中国建材、中国石油等二十多家企业进行调研采访。专家和记者们深入基层一线现场,了解央企真实情况,感知企业发展历程,以第一手的材料为基础,刊播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章,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反响。

网络舆情:央企在公众甚至媒体眼中都是神秘的,这次各大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网友相当的关注。一些现场采访的记者也在网络上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小羊喵喵”在新浪微博上说:“这次走进央企去了中石化,李安喜确实典型。”北京网友“海绵带带”在看了相关报道后颇有感触地说道:“央企就像一个家庭中30岁的男人,对上孝顺长辈、赡养老人,对下关心孩子、教育子女,还要照顾兄弟姐妹,疼爱老婆。这都是责任。最关键的只要努力工作,赚到钱,才能肩负起这些责任。”贵州网友“小橙子”感叹说:“只有走进一线,才能理性认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央企,希望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报道以后多一些。”

点评:沟通才能了解,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信任。不少网友对央企的指责和缺乏沟通交流的渠道不无关系。长期以来,神秘的中央企业在一般公众看来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中央企业素来也秉承着低调做事的风格,不太善于和公众交流。目前来看,中央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沟通程度和广度和社会公众的期待相比来说还有不小差距,但愿这样的沟通能够常态化、制度化,这不仅是央企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要求。

网上购票系统再现“一票难求” 网友吐槽12306“八宗罪”

事件概述:9月,铁道部官方订票网站完成新一轮售票系统升级,并陆续推出网上预约“国庆”车票、更改动车座位编号等措施。然而,在中秋、“十一”黄金周售票高峰到来后,网络“拥堵”还是不见好转。双节期间不少网友仍持续吐槽和质疑铁路网上购票系统“一票难求”状况。

网络舆情:9月中旬开始,陆陆续续有媒体报道铁道部令人期待的网络购票系统升级效果欠佳,微博上的抱怨也逐渐增多。网友“互联网的那点事”发微博称,新一代的12306.cn一期开发费用是1.9亿,引起网友对铁路网上购票系统造价成本质疑。有网友甚至罗列出12306的“八宗罪”:登录难,难于上青天;订票需等候,被指内部留票;太极中标,被指内部消化利益;购票后台技术遭业内质疑新客票系统被指造价不超3000万;垄断售票为何不开放;春运之后都改进了啥;升级后购票成功率不升反降。虽然铁道部门也不时出来进行澄清,但并没有完全回答网友的疑问,相反,铁道部门的澄清反而引来更多网友的追问和吐槽,成为双节期间网友热议的焦点事件之一。

点评: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越来越强,关乎每一位网友的铁路购票问题更是其关注的焦点。不能解决问题的澄清,反而可能引发舆情“次生灾害”,形成新的舆情危机。网络时代,利用新媒体技术公开、平等、坦诚地和网友交流、沟通,是包括铁道部门在内的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一门没法回避的必修课,任重道远。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