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2年10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企扩张的内在逻辑与方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志豹

央企扩张的内在逻辑与方向

在与大部分省份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央企与各地市的战略合作粉墨登场,并成为今年央企合作的重头戏。最近几个月密集上演的无锡、金华、宜兴、上海、贵阳、青岛、延安、武汉、常州、广州等城市与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恳谈会吸引诸多目光的同时也再次招来了央企扩张的质疑声。

其实,这是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国外市场低迷下,中央企业转身向内的必然之举。更何况央企与地方的经济对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资源优化配置,何乐而不为?

如果再细看一下此轮央地合作的项目分布情况,则可以发现央企的扩张有内在的逻辑与方向。高端制造、环保健康、市政工程、轨道交通、现代服务等领域聚集了央企绝大部分的投资。

从这些投向分析,央企和地方对接能够有效促进国有资本更多地集中到国家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的重要骨干企业,引导国有资本加强这些行业的高端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资,而这些领域往往是民营企业不愿投或者没有能力投的。

也就是说,这些领域当属国企尤其是央企的扩张范围,而那些所谓央企无边界扩张、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的质疑与否定声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央企的扩张及其边界呢?

首先,央企的扩张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反映在经济实力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又主要靠大企业,面对世界性跨国公司的竞争时,唯有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才有实力与之抗衡。起码现阶段,只有国企强大才是中国经济稳定的基石。

其次,央企扩张的边界在哪里?在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央企就应该强大。同时只要立足于企业主业,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自身实力取得投资机会,就应该得到鼓励。

之前,部分央企的盲目多元化令外界产生了央企无边界扩张、挤压民营企业的感觉,但在国资委“国有企业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引导下,央企的对外扩张已经得以规范。

正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易军所说,所谓“为”,就是要在高端领域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所谓“不为”,就是不要与中小民营企业争夺中低端市场。这样既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又能让社会更加和谐。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