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品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品鉴
 

2012年10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用相机拥抱山水风光的人浅说张忠正风光摄影的艺术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福澄

一个用相机拥抱山水风光的人浅说张忠正风光摄影的艺术美

窗外小景

借碧藏娇

飞云锁翠

绿含碧水

华彩秾丽

桥恋秋水情满船

浩然壶口

雾锁泰岱

双钗含紫

灯彩明漪

君子之容

张忠正,滨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山东省摄影家协会艺术顾问。

主要作品:《缤纷的色彩》、《走过四季》、《春》、《夏》、《秋》、《跃展的平台》等;主编作品:《滨化诗韵》、《滨化纪事》、《与时俱进》等。2011年度,山东省文联为之举办了“张忠正风光摄影艺术展”。

张忠正风光摄影的艺术风格,清新淡雅,飘逸隽秀,雄奇幽旷,在写实的境界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传神韵意和妙悟理趣。他的摄影艺术作品像诗歌一样抒情,像月光一样温柔,像春风一样惬意,像山泉一样动听,像鲜花一样迷人,像秋色一样悦目……

经常阅读张忠正山水风光照,总感到在他的相机镜头里有一种深层次的意境和节奏变化的韵意,就像在流水般的月光中听取天籁般的抚琴妙音,如梦似幻,蕴含着无限的诗情、语境、赋意。

美学大师宗白华曾说,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具备写实、传神和妙悟的境界。摄影作品是让人欣赏的,起码是为了自己欣赏,引起自己的忆想以悦生活。欣赏是一种艺术境韵美的再创造,创造就必须给欣赏者以美的求真的写实境界、景韵的传神形象和联想与幻觉的妙悟的心境。

大自然的山水风光和为其拍摄的照片,都是在不同形式下的美的化身。一个是自然之美,一个是艺术之美,一个是心灵之美。对于它们的美,欣赏者都是从目观耳听中得到的。春天是美的,如果自己在心中不能去找到春的自身美,春天就是再美,也仅仅是匆匆过客,在你生命的路上没有任何百花盛开,万物荣茂的痕迹。作者的《窗外小景》,只是淡淡的几片香椿嫩芽,没有渲染更多的花红柳绿,却看到了春天的扶疏,看到了老树干中秾液的涌流,让春天在镜头中孕育膨胀,让春天的风光在镜头中的点、线、面、光、影、色等连成一体,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美,升华了自然的真实内涵。自始至终具有“澄怀观道”的意趣,“事外有远致”的神韵。另像荷花之照,新鲜活泼,令人陶醉。正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所云,亭亭玉立,袅袅娜娜,“即事多所欣”,“良辰人寄怀”。作者的这张照片,充分在相机镜头中彰显了中通外直和淡泊丰厚的涵泳心灵。

所以说,摄影之美,是作者的心灵之美,心灵之意,心灵之超越,心灵之遐思。众多人都乐游泰山,都知杜甫“一览众山小”的名句,可真正在相机镜头中,借鉴中国山水写意画的表现形式,把中国山水文化的雄、奇、秀、险、幽的韵味和气势全部集中在山岳之照中,成为一种欣赏文化,做到衡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南岳如飞的隽秀倾国的摄影人,特别是一位企业摄影人,我认为这样的人并不太多。

艺术创造和欣赏需要进入境界,需要炽爱,正像晋人王戎所说的这是“情之所钟”一个道理。艺术趣味的培养,有赖于传统文化艺术的滋养,只有登临泰山、游览黄山,方知中国山水的韵味和意境和雄奇秀美。张忠正的《飞云锁翠》、《借碧藏娇》等,在公干之闲所拍摄的《秀花娇草》、《幽林秀踪》、《陵阜之姿》和《那蓝天白云》、《暮霞晨岚》等照片,在欣赏后,都会让人从心灵上感叹大自然的神功造化,骄傲自然界的神奇之美和应当自觉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责任。

摄影艺术的天地是广漠阔大的,特别是山水风光的艺术摄影天地更是辽阔无涯。所以,我们在创作自己的摄影作品时,要像张忠正一样不拘一隅。但作为中国的摄影人在进行创作时,不能没有民族文化的根基,张忠正就是在拍摄境外的山水风光摄影作品,张张也都带有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特色、中国的气魄和风格,处处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的艺术特色,像《云连海波》和《雪堆岸林》等作品就是代表。山东省文联在为张忠正举办山水风光摄影艺术展时,在《前言》中就首先指出,张忠正的山水风光摄影艺术无处不有中国的气魄、华夏文化的风韵,处处呈现出活生生的美妙节奏和多层意境。

有人曾问张忠正,什么是山水风光摄影艺术的美?他说真实美是在作者心里对客观的感觉、情绪和思维过程的存在,是在分析事物的结构、形象和组成等部分后,“得出的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宗白华语)和“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语)的心灵创造。摄影创作只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欣赏者才会看到你美的作品、美的心灵。同是在荷塘边、黄河岸、山林中、灯海里,张忠正的相机镜头,却能不同程度地传达了自然美和艺术精神的美,让二者结合的和和谐谐。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驰骋……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在我欣赏张忠正的山水风光的作品时,总感到在他相机的镜头里,“一朵微小的花……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的那样深的思想(华兹沃斯语)。”

张忠正说,“要使自己的镜头达到有美感之功和发现美的深度,是要经过在实践过程中磨炼、体会,在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面前,再进行美的选择。这样拍摄出的照片才能在看出照片之美的同时,让审美者发现自己与作者心灵的美的共鸣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相机的镜头的创新水平来一次大的飞跃。”在我阅读张忠正同是一个题材的摄影作品时,发现其所表现美的节奏、灵性、深度与厚重以及其意韵就各有特点,美的聚点各有千秋。像《绿含碧水》,表现了“小桥流水绿树,影倒浅波人家;小窗开气放凉,香飘幽院花发”的境界,而《华彩秾丽》,所创造的美的氛围和美的况境就不一样,在意的深处又增加了读者的“人乐秋丰灯影红,小舟载歌满巷中;今日忽从水道望,始知南村国画风”和“舟楫逝兮仙不还”(《伯牙水仙操》句)的情感魂思的意境联想。

如果我们欣赏张忠正的每一张山水风光之照,全部都是真实的自然写照,没有任何雕琢加工,全是原汁原味的风光倩影。秦淮河之夜的拍照,写实的兴趣、技巧、能力与观察力和静动感觉,又超越了现实的普通自然之感,而达更高的艺术境界。可以说已臻于以实传神的境界。这也只有高水平摄影人所能为之。

传神,是摄影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不论是山石木材,还是其他无生命的东西,在镜头创作的过程中,都要给以鲜活的精气神,表现现实的神韵和生命的活力,像《桥恋秋水情满船》之照,自然生动,无有板滞。苏东坡有一首画诗曰,“苍鹰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这无人之态,便是鹰的自然状态,摄影人必须要在实践中对此加以注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水境界的创造,才产生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学真谛与智渊意境。

另外,张忠正的山水风光摄影,还特别注意在创作的过程中的镜头过后的景外之音,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美学享受,不同教育和不同感悟,领悟人生,感知生命。这也是作品要创造的“妙悟境界”。

我作为一个欣赏者,肯定读不懂,也就更读不透张忠正的山水风光照片所创造的一切精深内涵,我只能从他真实动人的作品中感知一二,但我总的评价是张忠正是一个用相机镜头拥抱世界山水风光的摄影人,是一个事业上的“绿色巨人(中国企业十大人物2011年度表彰语)。”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