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金融投资
 

2012年10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于看到低碳项目的投资价值,不少企业纷纷转向这个领域,上马新设备、新项目,出现扎堆现象,导致产能相对过剩。而有些企业则打着“低碳”旗号,做“高能耗”项目,给“绿色信贷”埋下了风险隐患。

银行深陷绿色信贷围城

低碳项目扎堆上马贷款审批流于形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玮英

低碳项目扎堆上马贷款审批流于形式银行深陷绿色信贷围城

CNS供图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信贷都亮起了红灯,流动贷款、设备贷款等等全部受限。”河北一家光伏企业高层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没有资金支持,企业很难发展。”

可事实上,目前光伏业让各银行都有些不寒而栗。用“一塌糊涂”来形容现在的光伏行业的亏损可能并不为过。从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光伏行业A股上市公司来看,业绩预减者占比近八成,而在国外上市的光伏巨头也出现全面亏损。一旦这些企业破产,其尚未到期贷款的债权银行也必将面对重大考验。

而另一方面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在各大银行纷纷调低风电等企业盈利的预期,紧急收紧授信的同时大批新能源制造企业因面临高额债务锁喉而举步维艰。

银行陷入两难境地

对于银行而言,优质客户的直观概念是现金流动性强、有实体抵押、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实体。参照此条件,如今的光伏、风电等行业应该称不上是优质客户。“可是在光伏业发展迅猛的时候,哪家企业都有好几家银行追着求着让贷款。”上述光伏人士表示,“现在是贷款没到期,银行就来要贷款了。”

业内专家表示,由于看到低碳项目的投资价值,不少企业纷纷转向这个领域,上马新设备、新项目,出现扎堆现象,导致产能相对过剩。而有些企业则打着“低碳”旗号,做“高能耗”项目,给“绿色信贷”埋下了风险隐患。

“现在各家银行都是想进又不敢进,想出又不敢出来。”一家股份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说起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方面内容时表示。

“现在光伏、风电产业的现状各家银行都紧盯着,出于对企业贷款风险的担忧,银行不敢在这个时候提供授信。”上述信贷负责人话锋一转流露出一丝无奈,“可是也不能不提供贷款。过去,大多银行都为光伏、风电等绿色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且现在各家都介入比较深,一时难以退出。如果断贷,就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企业因资金链周转困难引发破产,那银行就要面临更严峻的困难。”

“新能源是现在政府主要扶持的行业,这些企业在从银行获得资金时,一般大型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银行的态度还比较积极,这根银行整体规模有一定的关系。”北京一家股份制银行信贷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但是对于城商行来说,在做这类企业授信的时候就会更加谨慎,再加上各银行风险控制思路的不同,规模大小也有差异,在对新能源企业授信的支持上,会更加谨慎。

环保并非贷款审批重点

截至2011年末,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6家银行的相关贷款余额已逾1.9万亿元,国家开发银行环保及节能减排贷款余额6583亿元,占全行比例12.7%。

绿色信贷专家蔡卫星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对于绿色信贷重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项目的信贷,这个是“加法”,另外一个则是减法,主要是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的退出。他认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在选择对象上要进一步科学识别客户,“像碳金融、清洁机制等将是未来发展重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识别客户,现在有些项目是打着‘低碳’旗号,做的是‘高能耗’项目,这类项目潜在风险较高。”

上述信贷人员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绿色信贷,无非就是银行在审批的时候关注环境保护这一因素,“但实际情况可能会令人感到有些诧异。”

“因为近几年对环境保护是提了又提,各行业各部门都比较重视,但是从银行信贷的情况来看,感觉对环保这一因素在审批阶段的执行情况并不明显。”上述信贷人员解释说,现在银行在给企业做融资的时候,恐怕对环保这一风险点并不能通过实际调查来查清楚。而且在融资的过程中,还是企业规模和项目前景占得比重要更大,所以对于绿色信贷这个政策要求,银行执行的并不好,大多数银行在审批时候并不会在意这个风险点的控制。

倒逼银行提升管理水平

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庆丹表示,“大型商业银行总体表现比较好,银行越大表现得越好,尤其是国有控股银行。”他认为,银行将绿色信贷政策“挂在墙上的更多一些。”

“在经济下行时期,绿色信贷对银行来说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蔡卫星告诉记者,一方面,从发改委近期的动向可以看出,发改委在近期密集批复了一大批环保、清洁机制、水电等绿色项目,这些本身就是银行信贷的优质项目,并且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未来绿色项目将是发展重点,所以无疑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实施绿色信贷可以倒逼银行在产品创新、内控机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各方面提升水平,从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要,对于银行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发展“绿色金融”是势在必行,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引导,那无异于在作秀,没有实际效果,不但不会发展绿色产业,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来引导企业发展,加快“绿色金融”建设。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