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调查
 

2012年10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极端的招商引资案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艳蕊

一个极端的招商引资案例

一个具有整体性、前瞻性、从规划到设计都很优秀的项目就这样流产了,一个可能会带动当地经济繁荣、改善百姓居住条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可能成为北方地标性建筑的项目就这样不复存在了。政府在遗憾、投资商在遗憾,扼腕之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更多思考。

企业投资受挫的案例接触的很多,但这一次却让记者觉得遇到了一个极端的案例:一边涉及台商,一方面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即使都放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背景下,各自对于政策的理解、对于投融资概念的理解可能都会有差异,更何况双方所面对的商业环境也很不相同。

在采访中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政府的随意性,据旗金融办主任、土地收储交易中心主任史军介绍,“张东升交的5000万项目保证金是另一个项目,已经退回去了一部分”,记者询问到底退回了多少时,史军表示:“不知道,大概退一半了,都是财政安排的。”对于记者关于“是张东升要求退款,还是政府提出要退款”的问题,史军说:“我们找他的。我说也拆不了,你钱放这也没啥用,给你退回去吧。但这么多钱,也不能一下子全退,财政有钱就退点。他也同意分期退了。他也挺遗憾。”

在鄂土储字(2011)34号文件《关于解除预购土地协议的通知》中表述:“同时,在通知送达之日,解除鄂温克旗城镇土地储备中心与你公司此前建立、形成的一切合同关系。”即使不去关注土地储备交易中心是否有权发出这种通知,单就这种表述,也同时能读出政府部门的随意性,而没有兼顾到企业在此项目中前期的投入。

同时,对于投融资的理解分歧可能更大。采访中,另一当地股东刘忠曾向记者诉苦:自己是受害者。旗领导不止一次提醒过他,他找来的台商不像有钱的样子。但眼看项目时间到了,他着急,正好台商引进张东升后股份问题没有谈好,所以他就把张东升引荐给土地收储中心了。我们不去注意他对于这件事情的描述时矛盾的地方,只从他的言语中,就能读出他对于招商引资的理解就是“找一个钱足够多的人来投资这才是招商引资”,同时,记者在史军的谈话里也听到了类似的解读。

旧城改造项目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招商引资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各级政府应该如何理解招商引资、如何对待招商引资来的企业?企业在招商引资项目中的利益该如何保障?这值得政府和企业双方深思。

当然,对于企业,投资前也应该充分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做好风险评估,尤其对于政府决策随意性强的地区一定要慎重。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