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2版:河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2版            河南
 

2012年9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沁阳:创优发展环境跻身全省四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少华

沁阳:创优发展环境跻身全省四强

利用35.2平方公里的荒坡地以及周围方圆300公里以内的资源无中生有,4年时间成功引进中国昊华等6个国内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

牵手神火,实现铝产业“凤凰涅槃”;联姻昊华,氯碱化工产业无中生有;缘牵煤运,成为晋煤外运桥头堡;携手晋煤,打造焦作最大煤化工基地;姻接兴发,形成铝电煤深加工完美产业链。

经济发展由铝电的一柱擎天,发展到了如今铝及铝深加工、氯碱化工及煤化工、电动车、新能源、造纸机械、玻璃钢等六大产业为主的多点支撑。

……

沁阳———这个人口不足50万、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河南省内陆县级市,近年来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逆势崛起,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不断攀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158个县(市、区)第4位,产业集聚区也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十强!

沁阳何以成功,秘诀何在?

“我们用国内最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让企业在这里无忧发展!”沁阳市主要领导一语道破玄机:“深一层讲,就是在构建最佳投资平台的基础上,把县域经济发展的最根本要素———资本、人才和谐纳入环境建设体系中,全力打造‘最善待客商的城市’!”

2009年,正当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时,沁阳市审时度势研究出台了“项目带动、资本活市、人才兴沁、环境赢商”四大战略,剑指九州,唱响了该市以“环境赢商”为主战略的经济发展主旋律。

“项目带动”,构建“一城两翼,南北支撑”承载平台

一方面,该市立足北部太行山南麓35.2平方公里的山前荒坡地,按照“以循环经济模式集聚产业,以生态工业理念营建园区”理念,规划建设河南省北部最大的沁北产业集聚区,用于摆放战略项目。目前河南神火、中国昊华、山西晋煤、广东兴发等国内500强企业已经入驻,企业总数达452家。2012年上半年,沁北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5亿元,同比增长16.6%,从业人员达4.4万人。另一方面,按照“产城一体化”的要求,编制规划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耗能、低污染、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沁南产业园区,目前,沁南产业园区入驻企业53余家,其中限上企业23家。

6月19日,河南省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的批复》,该市产业集聚区“一区两园”规划调整方案在全省首家获批。该方案的获批,标志着沁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为营造项目建设良好环境。该市出台《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项目建设联审联批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逐渐完善定期汇报、项目预审、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定期考评通报、督察问责、跟踪服务、集中观摩点评、集中开工(竣工)等8项制度。同时,实施“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将50个亿元以上项目、24个集中开工工业项目分包到县级领导、市直部门、乡(镇)办事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创新观摩方式,提高观摩门槛。提出“观摩过的项目不看,没有形象进度的项目不看,不是新开工项目不看,非生产性项目不看”,由市领导、各产业小组成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参加观摩打分,市主要领导对产业集聚区和各乡镇(办事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观摩评比,现场督导,实地调研,每月通报,调动各责任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

2012年元至8月份,沁阳市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36个,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121个。包装储备亿元以上项目5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

“资本活市”,激活企业融资“一池春水”

“资本活市”是沁阳优化金融环境的首创。2009年初,为积极应对席卷世界的“金融海啸”,沁阳市审时度势地出台了“资本活市”战略,并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该市注册资金15亿元成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股3000万元成立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同时,该市还通过召开银企洽谈会,组织开展乡镇办事处“双3000万”工程等活动,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为确保资本的安全,沁阳市建立了“企业社会信用信息综合数据库”,成立了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办公室,运用多种手段,打击制裁失信行为,倾力构建企业诚信担保体系,先后有13家股份制银行在沁阳开展业务,54家企业与银行成功对接。

为推进企业上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工作意见》,研究制定设立200万元企业上市专项扶持资金。率先在全国县级城市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通过税收奖励、政府安排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的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帮助争取各种政策性资金扶持等措施,大力鼓励和引导股权基金业的发展。

同时,该市大力支持新增机构的设立。邮储银行香港街网点已经建成投运;江南村镇银行西向、西万两个网点的选址及办公场所租赁已协调完成,12名工作人员招聘已经结束,正就西向网点设立工作向银监部门进行申报;建设银行普罗旺世网点设立事宜已报省行审批,正在进行议价。中信银行设立支行事宜已上报总行待批;广发银行省级分行已同意将焦作首家县级支行设在沁阳。

上半年,该市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先后组织市内外金融机构深入企业开展银企对接活动50余次,全市新增贷款达到25.67亿元,同比增长136%。同时,广发银行与该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3年内提供20亿元的意向性业务合作额度;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多次来沁考察,明确将在产业集聚区、城市基础设施、小微企业3个层面上为该市提供30亿元的贷款支持。

“人才兴沁”,延“才”揽金促发展

“如果把‘资金’比作企业的‘血液’,那么人才就是企业的‘心脏’,它承担着提供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时任沁阳市委书记陈敬如说。

“人才兴沁”是该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又一重大举措。

该市设立100万元人才引进专项基金,用于引进和培养各级各类创新型高端人才;设立500万元科技专项基金,用于激励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人才绿卡”、“人才特聘”制度,为人才引进提供全方位服务“绿色通道”;对于行业领军人才,该市财政为每人提供不低于100万元的创业启动奖金、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不低于100平方米的住房、不低于500万元的创业担保……实行人才特聘制度,为人才量身推出了咨询、讲课、兼职、短期聘用、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贸结合、人才租赁以及联建重点实验室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下、能发展。

同时,大力实施“百名硕士进沁阳”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制定“163”企业家培训计划(即一年时间组织六批300名企业家外出培训),利用新怀商论坛、清华大学培训班等,不断提高企业家管理和经营能力;坚持实施每年培训党政人才100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00人和农村实用人才5000人的人才培养“四大工程”;建立的沁阳人才网站,积极吸引各类人才参与沁阳经济社会建设。

上半年,该市共引进各类人才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内行业领军人才40人,本科学历以上195人,专科学历264人。举办各类培训班30余期,共培训各类人才9400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2545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专业技术人才4650人、党政人才1205余人。

“环境赢商”,赚得“有凤来仪”

“打造客商最青睐的和谐环境”是该市“环境赢商”的法宝。

“人人都是环境,领导率先垂范!”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言简意赅。该市党政“一把手”和40余名市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谋划、运作、推进大项目,严格执行“企业无事不插手,企业有事不撒手”的工作制度,让客商真正感受到沁阳的诚意。

广东兴发是一家从事高档铝型材深加工的企业,位居我国民用铝型材企业十强第一名。为了与其“联姻”,沁阳市主要领导六赴广州“敲门招商”,魏新洪在项目现场排忧解难,并为其争取到3亿元的贷款授信……

沁阳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引领并影响了该市各职能单位的服务意识。该市在领导分包项目制的基础上,组建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小组,建立分包项目服务日志和外来投资问题台账,“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限、定责任”的服务机制确保了项目问题“提前办、专人办、盯着办、及时办”。

同时,该市全面开展“查作风、抓执行、提效能”、开展“三诺”加强执行力建设等活动,大力推进治理庸、懒、散、低、乱“五治”专项活动,建立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中心,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压缩审批时限。出台《沁阳市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关于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效能追究的实施意见》,切实解决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行政慢作为和对市委、市政府决定执行不力问题。设立了1000万元的行政许可审批代理专项基金,专门用于签约项目的行政许可审批工作并跟踪办结,确保项目随签约随落地。

广东兴发年产10万吨高档铝型材项目,该市对项目可行性提前介入进行预审,并对项目审批无偿代理。提前1个月完成环评审批,还为企业节约7万多元费用。沁阳决策层以真诚和热情,力促该项目于2011年5月11日在该市开工建设。有感于沁阳的投资环境和沁阳自上而下的真情服务,在短短的3个月后,兴发旗下子公司———广东兴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再次投资5亿元在该市建设200万平方米高性能环保节能门窗幕墙项目,成为该市“环境赢商”的典范。目前,年产10万吨高档铝型材项目已成功建成投产。一期投资25亿元的晋煤天庆煤化工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与此同时,在持续不断的重特大战略项目的拉动下,沁阳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环保、低碳而风生水起的电动车产业等七大工业产业正在形成新的支撑点。一个无污染、可持续、资源配置合理、技术相对密集、高新技术人力资源配置合理,与农业发展、三产发展关系协调的新型工业化雏形正在沁阳形成。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