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建节约集约达标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谢小锋
沛县: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建节约集约达标县
沛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做客政府网与网友亲密交谈土地热点问题
沛县位于江苏省的最北部,美丽富饶的微山湖畔,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全县1576平方公里,127万人口,辖15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08个行政村、73个社区。近年来,沛县完成了迈入全市科学发展第一方阵、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建成小康社会、荣获中国产业百强、蝉联全国文明县城、园林县城,开创了苏北地区科学发展和率先发展的新局面。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土地矿产等因素制约发展的瓶颈也进入“凸显期”。
为了破解“保发展、保红线”的“两难命题”,县委、县政府果断作出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全民发动齐创建,节约集约当模范”的热潮。
完善制度 实现“服务零距离”
近年来,沛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创建工作,县长亲自挂帅,常务副县长主抓,县发改委、住建、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落实;在成立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创新出台《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暂行办法》、《县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国土资源联合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通知》等制度。为确保创建取得成效,县主要领导多次到经济开发区、龙固工业园等现场指导、调度、督察节约集约创建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县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结合“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专题节日,开展“进镇村、进社区、进企业”
“三进”送法宣传活动,全面提高全县人民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领导高度重视、部门亲密配合、全民广泛参与”,上下齐抓共管“一盘棋”的创建新格局。
为进一步提高全县依法用地水平。近年来,沛县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了建设用地预审制度、跟踪管理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对低于规定投资强度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项目坚决不予供地;对在跟踪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相关单位按要求整改;对没按有关规定建设的项目不予竣工验收。同时,县国土资源局长连续四年走进政府《在线访谈》、县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民生热线》节目直播间,公开服务承诺,倾听群众呼声,解答群众关心的征地补偿、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小产权房政策等焦点、难点问题,营造了全社会依法管地、规范用地的良好氛围,建立了“服务零距离、办事零障碍”的长效服务机制。在强化宣传的基础上,又建立健全了案件会商、联合执法、责任追究等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土地矿产资源执法监察。2011年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7宗,总面积96.6亩,其中拆除违章建筑并恢复耕地6宗,面积56.5亩;补办用地手续1宗,面积40.1亩,所有违法用地案件已结案,实现了执法“零问责、零约谈”目标。
占补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每年年初“县长与镇长、镇长与村(居)委会主任”,“县国土资源局长与国土资源所长、国土资源所长与基层国土员”双线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认真落实基本农田责任;同时深入开展后备资源调查,严格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制度,实现了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余的目标。在满足全县“占一补一”需求的同时,近三年来,支援省、市调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20多公顷,为支援省市重点项目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在此基础上,沛县县委、县政府扎实做好盘活存量拓空间文章。对粗放低效存量土地,采取“收储上市一批、减肥瘦身一批,腾笼换鸟一批”的方式,重新盘活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2011年共盘活入老化肥厂、化纤厂等存量土地1600亩,安排下岗工人650名。有效地缓解了发展用地难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近年来,沛县积极探索出“人口向城镇集聚、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厂房向高空发展”的“三集一高”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规划引领,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大好时机,突出科学规划引领,培育重点中心镇发展,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从2009年开始,沛县先后将城市规划区内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脏乱的21个农民居民点拆除,建成了金城、阳光、惠民等高标准小区集中安置,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而且通过人口集居工程的实施,置换建设用地3500余亩,有效地缓解了用地计划指标紧张的局面。目前,“人口向城镇集聚”工作正在全县有序推进之中。
典型带动,促进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栖山镇胡楼新村自2010年以来,农户先自拆旧房,之后集中建设了既实用又省地的连排别墅,每16户为一栋楼,计算道路在内,每户只占地0.18亩,旧村腾退率高达88%。胡楼新村腾出的旧宅基地并没有用于工商业,而是取之于农民用之于农业,腾退地复垦后搭建的木耳大棚2011年每亩效益高达2万元。在胡楼新村的典型带动之下,沛城镇任庄社区、胡寨镇草庙等“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典型做法,正百花齐放,各显特色。
产业集约,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产业向园区集群”的目标,沛县全力打造新型铝材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煤盐化工基地,加快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带动了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产业发展,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节约集约用地观念,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自产业集聚以来,撤并原来各镇小工业园区13个,实现产业增值181.09亿元,增长17.4%,为全县“两快两带三先”作出了突出贡献。
高空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县政府提倡工业“厂房向高空发展”,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在这项工作中,县开发区管委会率先垂范,出资建设了四栋高标准多层厂房。之后,煤电公司铝厂、广西桂柳等一大批企业,相继也建设了多栋高标准多层厂房,使得企业在不扩大占地面积的情况下,生产规模和产出效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县政府对以上这些企业均进行了表彰奖励。目前,开发区已形成节地节能高空发展,节约集约效益攀升的良好局面。
合理开发加强矿产管理
沛县是江苏省煤矿大县,是国家重要优质煤生产基地之一,已探明储量23亿吨,年产1300万吨优质原煤。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管理节约集约创建工作,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为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管。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切实把好资源合理利用的源头关。并按照有关要求,全面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管理工作,着力加强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合理利用。有效实施对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综合利用率指标的管理。杜绝了采易弃难、采厚弃薄、造成矿产资源浪费行为的发生。严格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与开采回采率挂钩的管理,促进矿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近年来,全县所有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全部达标。
严格矿业权人勘查开采活动的监管。一是建立采矿权标识制度。全县共有矿山企业10家,全部落实标识牌立牌工作。二是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全县在日常巡查工作的基础上,加大与公检法司、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把违法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强对矿业权人勘查开采活动的年度检查,杜绝违法开采矿产行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持证矿山10家,应检矿山10家,实检矿山10家,年检率100%,年检中未发现越层越界现象。
强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监管。严把矿产资源建设项目审批关,狠抓新建资源开采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和审批。对各类建设用地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有专家评审意见,出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否则不予用地审批,将环境保护列为审批矿产资源开采和建设用地项目的必备条件。全县所有矿山都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其中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正在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相关材料已报省国土资源厅。同时按照上级要求督促辖区内矿山企业按时足额缴存保证金,要求编制并实施本级矿产资源规划、土地复垦方案等工作。
自创建以来,全县2011年度GDP总量434.50亿元;建设用地地均GDP1.6827亿元/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地均GDP增长率为48.20%;新增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为150.85亿元/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地均GDP、建设用地地均GDP增长率、新增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水平均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今年以来,围绕“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龙城水乡新沛县”宏伟目标,奋力在产业转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文化旅游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六个方面当好全市发展排头兵。为此,沛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依托资源起步,甩开资源发展”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条“集约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