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文化
 

2012年9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读者面前的油墨书香变成了可以自行调节颜色和大小的字节时,传统出版正面临来自数字出版的挑战。虽然在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未来的“战局”如何目前无从知晓,但毫无疑问,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有效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行业环境,将有利于传统出版业的坚守和突围。

传统出版vs数字出版:我的未来谁做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传统出版vs数字出版:我的未来谁做主?

随着实体书店日益萧条,传统出版业的“悲秋”如期而至。

2012年9月17日,海淀法院一审裁定百度文库对韩寒等知名作家侵权事实成立。业内人士将这场始于一年前的诉讼称为“传统出版业的胜利”,然而这样的胜利很快就被湮没了,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数字出版的飞跃已经越发淡化了传统出版的优势。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不少传统出版从业者通过网络发出共鸣:“不重生就会死”,但这并非最新迸发的悲观情绪———因为早在今年年初,世界最大印刷设备制造商之一的德国曼·罗兰印刷机械股份公司破产,中国的纸质书出版商们就嗅到了一种“逝去”的味道。

“出版社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2012年9月2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于晓伦发了一条微博,感叹“出版社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很短时间内被1000多人转发。

让于晓伦不安的是“纸质图书的需求不足导致出版社的印量大大萎缩”,导致“今年以来很多图书公司倒闭”。于晓伦为此感到“倒吸了一口凉气”。

于晓伦的感叹招致了唱衰和叫好的两种声音。

有人感喟传统出版“正在消亡”的悲剧,而另一些看法则显得十分乐观,因为传统纸质图书的减少“有利于环保”。在京华文经典图书有限公司总编辑段洁看来,“死一批活得艰难的公司可以净化图书环境,把市场留给生命力强的公司,也是好事”。

以上两种不同观点都在于晓伦的意料之中。作为一个从业10余年的资深出版界人士,于晓伦和他所在的出版社正经历着之前从未有过的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下,传统出版面临的形势充满矛盾与冲突。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纸质书渐渐不敌电子书,读者面前的油墨书香变成了可以自行调节颜色和大小的字节。城市的地铁、公交一景早就不是人手一书,更多的乘客习惯于液晶屏上的数字阅读———而不是传统的纸质图书。

读者阅读习惯在变,盗版侵权又屡禁不绝,这些都对传统出版业造成沉重影响,而在此之中,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是非恩怨”,一直是不得不面对的首要现实问题。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质检中心数字出版质量负责人程晓龙曾将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形容为“一场分分合合、旷日持久的恋爱”。

中南传媒数字资源中心主任梁威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形容为“两兄弟”。“传统出版曾因‘长兄当父’,而今时代不同了,弟弟‘洋务渐成’,血气方刚,欲取而代之。”梁威告诉记者。

是恋爱还是分手,是兄弟还是敌人———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有一道看上去亲近但又决绝的鸿沟。

在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未来的“战局”如何目前无从知晓,但显然,两者之间不会只有“取代”这一条路。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本质上是一次产业升级,而不仅仅是载体变换。所以,即便将来真的只剩下屏阅读,也不意味着传统出版被取代。”梁威告诉记者。

一场关系未来的战争

相比日益普及的数字阅读,纸质图书的读者正以更快的速度被剥离,传统出版业的变革脚步必须不断加快。在它面前,是一场关系未来的战争。

就在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亦敌亦友”般胶着之时,许多出版从业者更愿意把目光放到更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方面。于晓伦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来,“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必然,不存在竞争关系。传统出版遇到的危机目前来看不足以危及生命。”他眼中更紧迫的现实问题是“体制机制的滞后”。

“传统出版业占据大量国家资源,但是行业内缺乏创新活力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在变化,要求企业也要做出变化,但是出版社太慢了,或者说不愿意变或者说不知道咋变。”于晓伦告诉记者。

出版人闫超的观点则更加直截了当,他认为传统出版从业者“别动不动就什么都推到读者身上,要多反省,找找自己的问题”。

毫无疑问,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有效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行业环境,将有利于传统出版业的坚守和突围。

在梁威看来,相对于数字出版自身存在的“缺陷”,传统出版也不仅只有危机,更有机遇。“出版产业的领域更宽了,以前没有数据库产品,没有电子书的长尾价值,没有客户端、阅读器、云阅读、屏幕嫁接这些有想象力的市场空间,但现在都可以染指。”

正如民营书店是实体书店萧条的“重灾区”,民营出版企业的困境也尤为“险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大小民营出版公司已超1万家,通过向国有、正规出版社购买书号,民营图书策划公司出版的图书已占全国图书市场半壁江山。这些民营出版企业一方面提供了粗制滥造图书的诸多来源,而另一方面也在为传统出版业的突围奋力战斗。

蜜蜂出版公司总经理张业宏曾经找过很多投资人,但是“一提传统出版行业,所有投资人都摇头”。后来,张业宏卖掉自己的房子创立了出版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这家民营出版公司有了自己的“小出版”商业模式,即“在出版上选择的是小众出版”。这种摆脱产业内竞争激烈的方法,是一种巧妙的思路,而绕开门槛较低的畅销书、大众书领域,做竞争较少、门槛较高的专业书、小众书,正是不少传统出版企业的突围之策。

台湾著名出版人林载爵认为,只有出版社本身转变为“内容提供商”,出版社在数字出版的时代“才有机会,才有前途”。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的产业链里,传统出版以内容取胜,而数字出版则是技术为王。

“若干年后,形成产业链上的互利互惠‘哥们’。当传统出版有一帮子懂数字技术的人,来策划出适合数字的产品和营销思路,让技术‘哥们’帮忙实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季守利认为。

传统出版会否成为数字出版的“哥们”?可以肯定,答案将出现在并不遥远的未来。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