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金融投资
 

2012年9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虽然苹果不断强化支付功能,但业界似乎并不认为苹果会因此掠夺现有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苹果内支付系统的基础即是要求用户绑定信用卡,这一做法在中国推广起来很困难。

苹果支付独行生存模式待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苹果支付独行生存模式待考

没有配置NFC,刚刚问世的苹果iphone5自身的支付功能让业界颇为关注。

有第三方企业人士忧心忡忡地表示,一旦苹果决心为用户提供音乐和应用之外的其它商品,第三方支付将有可能被边缘化。因为凭借累计2.5亿i-phone的出货量以及约4亿直接绑定信用卡的itunes账号,苹果可以在瞬间成为全球最大支付企业。

艾瑞咨询分析师王维东则认为,即使苹果想要打造自身的支付生态链,在进军国内市场时,也会在本土企业的先发优势及政策监管等方面面临诸多变数。

NFC支付瓶颈或是苹果拒绝原因

在移动互联网带动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高潮下,移动支付也迎来了爆发期。记者从易观智库获悉,2014年,我国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达到3850亿元,用户数将达到3.87亿户。德勤的一份报告也表明,移动支付将在2015年成为中国主流的支付手段。

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技术,NFC正在成为主流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2011年,三星、LG、HTC、诺基亚、RIM等公司便推出了40多部NFC手机。进入2012年,包括HTCOneX、GalaxySIII和即将上市的WP8智能手机都有NFC功能,iPhone5却选择成为例外。

“手机配置NFC功能是个趋势,对用户体验的完善具有很大的作用,Iphone5在这项功能的缺失无疑是一大败笔。”来自某智能手机厂商的一位高管如是说。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分析指出,苹果之所以放弃NFC,可能因为NFC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例如,NFC手机承载的可以消费的商家还很少,用户不可能因为只是能够方便地购买个别商家的商品就去更换一款NFC手机。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配置NFC的智能手机多为高端产品,价格较高,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用户更换手机的成本。据悉,NFC手机的成本通常比较昂贵,比一般手机要高出5美元左右。

“NFC手机数量有限也限制了这种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这种从实体卡到手机钱包的习惯也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张萌还补充说。

隐藏的内支付系统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业务必须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奇怪的是,尽管苹果没有支付牌照,中国用户仍然可以在appstore中购买音乐、应用和游戏产品,并且可以完成支付。

记者发现,不同于国内商城通过第三方支付企业为用户提供支付服务的做法,苹果要求用户的i-tunes账号直接绑定信用卡,购买应用的费用也就直接从信用卡中扣除。这种绕开第三方支付企业直接绑定信用卡的做法,即被第三方支付企业称为内支付系统。

“就像部分电商为用户提供的个人账号,用户可以自由向账号里充值,并且购买网站的产品,网站却不一定要有支付牌照。”张萌进一步解释说。

反观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了充分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支付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用户一再确认,导致用户体验很差。北京高校的一位大学生即抱怨说,使用手机支付宝,从进入应用开始,在记住登录密码并激活当前手机的情况下,付一次钱,要点击11次。

中国市场或存变数

虽然苹果不断强化支付功能,但业界似乎并不认为苹果会因此掠夺现有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

“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苹果会进军支付行业,苹果对支付的考虑,更多的是从完善手机产业链和改善用户体验方面出发,而非抢占市场或者盈利。”王维东分析说。

在王维东看来,本土支付企业的先发优势会对苹果这种扩张有一定抑制作用。目前的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不仅有银联、运营商的积极布局,第三方支付企业表现也很抢眼。例如,快钱的移动支付产品

“快刷”已经覆盖了保险、物流、零售等诸多行业。

另一方面,苹果内支付系统的基础即是要求用户绑定信用卡,这一做法在中国推广起来却很困难,因为除了对于资金安全的担心,中国用户还习惯于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就记者身边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iphone用户都没有将信用卡与itunes账号绑定或者激活。

“如果苹果涉及的支付业务范围扩大,高额的交易势必会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不排除会对其加强监管或者要求申请牌照。”另有分析人士认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