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舆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舆情
 

2012年9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舆情业 平台模式试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志豹张磊

舆情业 平台模式试水

10亿?100亿?1000亿?

对于舆情业的市场规模,业内还没有达成共识。但这并不影响舆情业的蓬勃发展。

近10年尤其是2004年中共中央提出“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以来,舆情业开始兴盛起来。专门从事舆情监测的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民网等一些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媒体也纷纷加入进来,试图抢占一席之地。

“已经开始由蓝海向红海过渡。”对于目前竞争激烈的舆情业格局,一位观察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从监测、处理分析到应对的整个产业链条上都已经充斥了足够多的竞争者,而谁能将整个链条打通并有效整合,谁将是未来的最大赢家。

危机公关专家、谷尼国际软件副总裁邹鸿强告诉记者,在传统媒体时代,大众传媒掌握在社会主流、精英人群手中,信息传播具有极大的可控性、选择性与倾向性。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对企业、品牌、产品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危机事件的处理是处在一个相对公开的环境中,各类信息的传播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这种不可控性表现在传播时间、传播内容以及传播信息来源的不可控性等。

四大派系角逐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教授此前在北邮智慧云课件系统上线活动中表示,传统媒体是少数的精英用有限渠道搜集到一些信息,用他价值观进行整理过滤,用他可控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渠道传播下去,我们每个人是被动接受,这是传统媒体。而到了2.0时代所有人把观点放在微博上跟大家分享,每个人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生产者,这就是社会化媒体。

正是社会化媒体的兴起、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舆情监控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与此同时,伴随网络尤其是微博等新媒体的广泛普及,曝光于网络的各种突发事件日益增多。而热衷于传播的网民数量的激增又为舆情产业的升温添了一把火。由此,中国的舆情服务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9.9%。同期的手机网民规模也已达到3.88亿。这些数据仍在不断被刷新。

广大网民已经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也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由于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思想活跃等特点,网民们在信息的制造和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邹鸿强认为,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很重要。要做到有效的危机预防,企业必须了解竞争对手的动向、整个市场的情况、整个产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动向,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从而避免危机的产生。

由此催生了舆情服务业。几乎所有关注自身品牌形象的企业,所有政府机构,甚至一些有实力的个人,都意识到了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的重要性,根据可能造成的损失,他们也都愿意投入相当大的力度来建立完整的舆情处置机制。

很多具备技术及理论实力的创业者正是看中了这个市场,纷纷开发出各种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方正电子、军犬、拓尔思为代表的舆情监测软件企业构成了舆情业中的技术派系。

各种高等院校也不示弱,像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也纷纷设立舆情研究机构,同时发布各种舆情研究成果,自然而然称为学院派。其中,组建于1999年的人民大学舆论所号称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专门从事民意测验和调查的学术机构。

而最具知名度与权威性的要数以人民网、新华网、中电传媒为代表依托其传媒资源的媒体派。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08年正式组建,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在舆情监测和分析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总体来看,这些舆情公司或者研究机构主要是针对社情民意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而专注于企业舆情的少之又少。

作为国家级专业媒体,作为舆论的重要载体和权威发布渠道,《中国企业报》自然也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市场需要,于今年6月成立了中国企业舆情中心,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从监测、分析到应对的一条龙舆情服务。

当然,还有以大旗网、蓝色光标、易观国际等为代表的公关派,但他们更多做的是企业发生危机后的灭火工作。

平台式创新突破

前文所提到的舆情研究和服务机构是比较规范的,但随着竞争者的不断涌入,整个舆情服务市场也变得鱼龙混杂起来。

据业内人士介绍,有些公司只是一个假系统壳子,在技术上根本达不到使用要求。这些公司往往以低价扰乱市场。

还有一些公司只能提供比较单一的专项服务,不能满足舆情相关的需求,也就是说,多数舆情监测公司都是体检中心,不具备预防和治疗的功能,客户在得知自身问题后,也不能采取专业有效的措施去应对。

为此,《中国企业报》在国内首创采取了一种平台建设的模式为市场提供全方位舆情服务。

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舆情中心集合了市场内实力最强、各具特色的舆情监测公司、应急系统公司、公关公司以及自身的权威媒体优势,向客户提供应急机制建设、舆情预警、舆情分析、舆情危机应对咨询、舆情危机应对实施、网络市场调研、企业品牌形象建设策划等舆情相关全面服务。

打个比方,舆情中心就像一个舆情服务大超市,在这里客户可以找到几乎所有与舆情相关的服务,并且有专业的咨询人员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产品。“这样可以免去客户在选择产品时专业知识不够,还要组织多方面功能的麻烦,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财务成本、时间成本还大大降低了客户的风险。”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作为舆情产业链上的一环,某一家媒体要想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打造最全面的舆情服务机构,其难度可想而知。“更为重要的是,在目前行业中已经有足够多的强劲服务商的情况下,后来者要想赶超也绝非易事。”

于是,类似《中国企业报》实践的平台模式创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同业企业所采用。

之前两年都是独立推出社会舆情年度报告的人大舆论所,今年开始与百度合作发布《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并联合成立了人大-百度中国社会舆情研究中心,持续深入推进中国社会舆情的研究。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