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市场,活力涌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蒋皓
十年市场,活力涌现
这十年,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十年。
十年来,从对旧体制的“破”到对新体制的“立”,市场的创造力被激发,无数的市场细胞被激活,中国人理直气壮地捕捉机遇、创造财富、推动繁荣。
十年来,国内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稳定发展。商品市场供应充裕,消费规模不断扩大,销售热点纷呈,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新型流通方式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呈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2年的4.8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8.4万亿元,增长2.8倍,年均增长16.1%,消费品市场步入了快速发展期。以提升生活质量的住房、汽车、通讯电子、教育、旅游休闲为主要消费点的居民消费升级,专卖店、专业店、超级市场、便利店、百货店、折扣店等各种业态遍地开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网上购物、在线支付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低碳绿色消费、循环消费、文化消费等热点悄然兴起。我国消费需求空间和潜能巨大,内生动力强劲。
十年,中国人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市场经济带来的伟大成果。中国企业显示出空前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全面市场化,充分激发活力
曾经,我们试图按主观意志驾驭市场、驯服这匹烈马,然而经济规律显示出它强大的不可逆转性,中国也在向经济规律的致敬中不断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放手让劳动、知识、资本等活力迸发,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
最明显的莫过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形成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劳动供给严重过剩。这就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制鞋、建筑、家政服务等提供了相对低于世界工资水平的劳动力,形成了产品的成本优势。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也是产权明晰的多元经济,拥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诸多天然特性。在肯定改革历史功绩的时候,也必须看到,改革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市场化并不彻底,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问题纷纷指向激发市场活力。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建立彻底的市场经济。温家宝总理强调:“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环境要商业化,竞争要公平化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真正的市场经济核心在于竞争,只有竞争环境公平了,谁有效率就谁上,大家都把目光关注在自己的效率提升、品牌塑造上面,这样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都能在一个健康良性的竞争环境中稳步发展”。
建立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垄断是当务之急。造成铁路运输车票紧张、油价高居不下、电信服务态度差等等问题的原因,不是价格因素,而是垄断因素。垄断性行业的改革,这方面相当滞后,加快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重点还是经营环境要商业化,竞争要公平化。
成功的经济结构转型,需要市场竞争。而社会结构扭曲,表现在社会关系的严重失衡上。调整结构应该成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包括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投资和消费的比例结构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等等问题。而结构的调整,该粗放还是该精细?该耗能还是该科技?也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竞争来选择。
把市场的还给市场
国务院不久前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地方政府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的措施也密集出台。政府的退出,是为了便于市场发挥更大的功能,目的是扩大内需、鼓励投资、提振消费,刺激疲软的经济。
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伟说,政府干预经济可能产生两个问题,一个是经济上的低效率,政府投资是没有经过市场竞争洗礼的,有可能出现低效率;另一个是干预太多,政府权力过于集中,替代市场的程度过大之后,可能形成权钱交易的腐败。因此能够由市场去做的,尽量由市场做。
有民营企业家指出,不完全的市场竞争会妨碍公平。市场竞争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对公权力的限制和对公平性的追问,只有公平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和创造性。
政府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放松管制,激发市场活力和市场需求上,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带动经济,实现从政府带动需求平稳过渡到市场带动需求。政府应脱离竞争,不与民争利,把主要精力用在保护公平竞争上。
下一个十年迎面而来,我们要本着“市场为本、诚信为魂、良法善治、竞争有序”的原则,将改革矢志不渝地推进,让市场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