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一家外国媒体这样评述:“置身中国,我现在比任何时候更加确信,当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头10年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经济大衰退,而是中国的绿色跃进”。
十年经济,绿色跃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十年经济,绿色跃进
CNS供图
过去的10年,是中国向绿色转型的10年。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尽管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诸多现实的压力,但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替代了过去常说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表明中国已经意识到了绿色转型的重要性,众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发力,传统产业也开始追求“可持续发展”。
过去如此,今后依然。“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而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可能在“十二五”以后持续下去。
胡锦涛在今年的“7·23”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2010年初,一家外国媒体这样评述:“置身中国,我现在比任何时候更加确信,当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头10年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经济大衰退,而是中国的绿色跃进”。
绿色“渗透”至企业内核
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企业对向绿色转型尤为敏感,中国不少企业已经为自己打上了绿色的烙印。
在开滦集团每周的例会上,节能环保管理办公室都会和生产、经营等几个重要部门一起汇报工作。
“集团公司对节能减排是非常重视的,不仅是在周例会上,在季度会议、半年度、年度会议上,都会要求汇报节能减排工作,并且将节能减排作为考量指标。”开滦集团节能环保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瑞芹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刘瑞芹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大大小小的节能减排制度有50多项。
在开滦集团,节能减排已经不是任务,其废弃物的利用已经成为了节能环保产业。2011年,开滦集团节能环保产业综合创收25亿元,同比增加4.7亿元,增长23.2%。
该公司副总经理吴爱民告诉记者,从2002年起,公司已经认识到企业物流的好处,相继对集团内各生产经营单位物资销售和供应进行了集中管理,港口、铁路公路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业务独立运作。
开滦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优化重组,实现由“一煤独大”转向多元发展,让接续产业与替代产业、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支撑起企业的未来。
在另一家非资源类的传统企业中铁上海局市政公司,已经把公司业务变为了节能环保产业。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原来公司仅仅是做铁路给排水业务,技术含量不高。公司为促进产业向国内高端水务环保领域转型,历时10年,研发出中水回用等水务环保领域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能赢得市场,更可以让企业领先一步,因为现在客户对环保的要求很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该公司意识到中水回用技术的重要性,于是马上组织研发团队,最终研发成功,并获得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官员以及专家学者共计334人的一致认同。
“有这样的技术,市场马上就打开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经济学家李稻葵表示,假如中国一半的产能进行绿色改造,就意味着至少占GDP100%的巨大投资规模。绿色产业革命不仅能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更能让中国在环保问题上发挥表率作用,从而使中国发展模式在世界上完全站稳脚跟。
产业革命带动经济转型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绿色经济范畴的产业纷纷走到台前。
过去的10年中,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迅猛,逐渐改变了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水电装机达到2.3亿千瓦,风电并网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均居世界第一。核电在运机组始终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在建规模达到2924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
十六大以来,我国推出一系列新政策,推动新能源技术进步,支持新能源产业化发展。
通过实施大基地建设、风电标杆电价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国用5年半时间走过了美国、欧洲15年的风电发展历程,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水电装机规模亦跃居世界第一;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太阳能电池组件年产量超过2100万千瓦,超过全球总产量的60%,位居世界第一。
在其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要求,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跟进速度很快,纷纷制定相关政策规划,进入了实施阶段。
有专家指出,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序幕。当前,世界各国纷纷“暗战”新兴产业,力求在全球经济重构中占得先机,在中国,面向新能源等绿色经济的投资浪潮已经来临。
全方位构建绿色社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表示,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国际潮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的巨大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和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早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在“五个统筹”中,其中有一个统筹就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0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于2006年3月1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获表决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最大的亮点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成为预期性指标,人口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中的8项指标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这是我国第一次把环境保护的有关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到五年规划中;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经过10年的努力,主要污染物排放增长的态势得到基本遏制;2008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0.36%;2005年年初至2009年年底,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分别净减少12454平方公里、8587平方公里;2001年至2010年,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1010.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654.2亿元。
李稻葵认为,绿色产业革命不仅能够拉动中国的内需,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使中国的政治、社会管理体制乃至于中国经验被世界所承认,从而形成中国作为复兴中的古老文明大国的全面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