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实体经济:强化方案操作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玲
服务实体经济:强化方案操作性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落实和执行最为核心的在于“去管制化”,或者说用更为市场化的方式取代行政手段来推进改革。
著名学者吴敬琏坦言,“30多年的改革让中国经济崛起,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市场经济需要提升,其中金融体系进一步改革面临非常繁重的任务。”吴敬琏说这番话的次日,《规划》就重磅出炉。
《规划》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规划》的出台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诸多亮点、问题引发了经济学家热烈讨论。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整体来看,《规划》的覆盖面很广,从《规划》中也看到了监管层坚定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利用金融杠杆提振实体经济的监管思路。之前曾在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在本次《规划》中也得到了呼应。
金改规划应成为行动方案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承受较大增速下行压力,经济增速连续6个季度回落。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初步测算,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8%,创下自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自欧债危机以来,外需不足的矛盾也愈加突出。分析人士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实现“稳增长”目标将依赖于加速项目投资和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两大主线开展。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金融改革现在不仅面临最佳时间窗口,更是“最关键的时间窗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指出,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金融或金融改革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因为只有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才能有发展空间。金融是一个关系全局、带有前瞻性的行业,所以金融改革需要更多从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考虑。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金融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金融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型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创新发展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下转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