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2年9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企信息化台塑做榜样国资委要求央企建立“数字神经系统”全面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志豹

央企信息化台塑做榜样国资委要求央企建立“数字神经系统”全面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对于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国资委再次提出明确要求。

继7月份印发《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后,国资委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央企业管理信息化专题培训视频会议,要求中央企业全面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更早以前的2007年,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中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国资委副主任姜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姜志刚在会上要求各中央企业要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差距犹存

“当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企业做强做优的必由之路。”姜志刚在讲话中指出,中央企业近年来大力实施信息化“登高计划”,把管理信息化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对加强企业管理、降低运行成本以及推动流程再造、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87%的中央企业建立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82%的企业建立了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中央企业基础管理、降本增效、集团管控的能力。

姜志刚还表示,许多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推动了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在企业内的广泛应用。

“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的信息化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加凸显。然而,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央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不少中央企业仍未形成全集团统一、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总部高效管控能力较弱;业务流程和控制活动上线水平低,基础管理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量信息孤岛的存在,未能很好发挥信息化在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方面的支撑作用等。

以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例,统计显示,2012年76户编报企业中仅有16户企业基本建立了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独立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央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风险管理信息的搜集与监测工作仍不充分。

“这些问题的存在亟待在‘十二五’期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姜志刚表示。

对标良方

对标被认为是缩短差距的一剂良方。

从央企内部来说,中国石油的集中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国家电网“十一五”期间(SG)186工程、中国联通高起点建设信息化系统的集团集中一体化建设经验被国资委当做典型向其他中央企业推广。

与此同时,国资委在多种经验交流会上提到要加强与信息化一流企业的学习交流,此次会议也不例外。

“台塑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台塑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承载了台塑绝大多数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应该说也是台塑管理文化的精髓。”姜志刚号召中央企业向台塑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的信息化经验。

据了解,2009年底,为引导中央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议。作为会议内容之一,台塑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本企业的信息化。

还有不少中央企业负责人前往台塑进行学习交流。台塑2715项制度从设计、运行到监督、改善,整个流程都实行电脑化管理,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细化程度令中央企业负责人们由衷感到佩服。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底,多数中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要达到A级,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管理信息化是国资委确定的13个管理提升方面之一,但其角色与作用又有些与众不同。“管理提升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管理信息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姜志刚表示,在这些专项工作中,哪一项都离不开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不是孤立的,它是“数字神经系统”,蕴含在各个专项工作中。

《中国企业报》记者还了解到,国资委还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组织一次管理信息化专题研讨会,交流与分享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提升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