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2年9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资拉动经济的快餐虽好吃但终究不能作为持久的主食。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取向,坚持消费主导的经济发展调整战略,才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最为关键的环节,才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但愿两日批万亿是“最后的晚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吴洁敏

但愿两日批万亿是“最后的晚餐”

王利博制图

根据最新公布的消息,继5日公布批复总投资规模逾8000亿元的25个城轨规划和项目后,国家发改委6日再次公布批复13个公路建设项目、10个市政类项目和7个港口、航道项目。保守估计,发改委在两天内集中公布批复的这些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这个数字,很是惊人。表现出为了应对疲弱的经济,政府依然选择通过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而我们却希望这两万亿是长期依赖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最后的晚餐。因为消费主导型经济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才是治理我国经济当前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之策。

是为了刺激消费,还是维持经济的表面繁荣?

搞城市轨道并不错,城市化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而健全的交通是城市化的一大标志,这在中长期内不会有太多改变。特别就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尽管十几年来中国取得辉煌成就,国内一些国际型大都市逐渐形成,但与城市发展要求仍然相差太远。

现在的问题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钱从什么地方来?发改委批准的25个项目,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如果按照35%左右的比例计算,地方财政需支出至少2800亿元左右,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解决。与2009年中央政府主导的4万亿投资不同的是,这次是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导,钱从哪里来是个大问题。

截至7月31日,全国26个省份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总计29546亿元。从总量、从占比上,似乎轨道交通投资并不算多,可别忘了,还有地方版的7万亿元以上投资,文化、旅游、高科技种种,不一而足。铩羽者不乏先例,上世纪90年代中期立项的青岛地铁、重庆一号地铁,就因后续资金缺乏而中途下马。同时根据现在运行的境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情况看,实在不容乐观。今年5月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称,北京财政每年补贴运营亏损20亿元,上海十几条线中只有一条地铁线有微利,深圳地铁亏损近10亿元,2010年扭亏是财政补贴的功劳。2012年到2016年,预计地铁折旧与利息亏损220亿元。而上海地铁与北京地铁是人流最密集、运营效率在国内相对最高的地铁,京沪如此,其他城市呢?

如此不顾市场承受能力的超前推行城市化是为了聚集资源,还是为了抬高地价维持经济的表面繁荣?这样的政策制定是不是太过草率呢?是不是推出经济刺激政策只是拉动经济的应急之策,而并非是从促进经济长期繁荣发展的角度作出的决策?

这可能是“4万亿”的“2.0版”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增长与政府的投资拉动经济政策联系总是惊人的紧密。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经济与金融危机,政府为了保持经济增长趋势不下滑,于下半年启动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希望通过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它一些大项目的陆续上马,来拉动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贷款投放的大幅增长,尽管是经济困难时期刺激经济增长的快餐,但由此带来的负效应却在不断累积。

在官方看来,最直接、最有效的“稳增长”方式可能还是依靠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以投资来拉动内需是短期内稳增长有效的办法,但对于经济长期的影响则偏于负面。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除了结构性减税和维持房地产调控不变,其他大的方面基本上都跟2009年的4万亿投资思路是一样的,无非力度可能要比2009年小一些。这可能是“4万亿2.0版”。

由于短期行为的存在,大量投资其实缺乏经济合理性,包括给缺乏现金流的融资平台投放贷款,4万亿投资引起了严重后果,造成今天的后遗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货币投放太多,必然形成资产泡沫和通胀,地方融资平台依靠宽松的信贷环境迅速扩张,在经济下滑时形成坏账;其二,一部分投资缺乏效益,没有现金流,不可持续,形成烂尾工程。

对于全行业亏损的钢铁业,为什么还要批准湛江的新建项目呢?根本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产能过剩,我们越是躲避这个长期的经济调整,矛盾会更严重。扩大投资、放松信贷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为了配合积极财政政策,银行往往在对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有政府背景的贷款项目的盈利前景与市场风险未做充分评估的情况下即放贷,从而带来了银行不良资产规模的大幅攀升,进而拖累银行业的竞争力。而每年动辄8万亿元的贷款资源,流向民营企业的不足10%,那些本来就握有最多资源的国企却获得了80%以上的贷款资源。

这些年来的发展教训已经证明:经济困难时期,依靠刺激性经济政策的拉抬至多只能取得经济的表面繁荣,而过于依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又使得不断积累的产能过剩再度成为经济的痼疾。经过2009年4万亿投资引发的大规模信贷宽松,银行已经积累了大量隐形的坏账,很多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现在面临展期压力。

面对国内经济放缓的形势,发改委选择的依然是两日批万亿来拯救经济增速,不禁让人为之担心。

苦果尚未消化,又种下了新的苦果

经济的发展总是需要以一定的经济数据的增长来体现,因此,当目前数据出现下降趋势时,政府提出“稳增长”是有其合理性的。我们并不担心稳增长能否实现,政府启动大型投资项目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拉高增长率,但引发的一系列后遗症难以评估。由于我国的经济运行已经对政府投资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而在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中,由于政府在投资领域掌握了大量市场资源,因此扩大投资往往“手到擒来”,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与经济总量的增长相比,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值得关注。所以应立即结束对投资的依赖,坚定地走向根据消费需求保增长的道路上来。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消费率提升有很大的空间。投资拉动转到消费的拉动,虽然过程是很长很艰难的,但仍应坚定地抵制仅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诱惑。

如今,中国经济面临外需收缩、上下游竞争挤压、内部增长动力不振等问题,如果不能正视既往发展沉疴,延续既往见招拆招式的投资拉动经济,就有可能在消化昔日决策苦果的同时,又种下了新的苦果。这次投资拉动负面效果也将超过上次,负面效果最迟将在2014年兑现。

投资拉动经济的快餐虽好吃但终究不能作为持久的主食。尽管维稳政策是当务之急,但过度刺激将再度加重利益分配失衡,或引发社会矛盾总爆发。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取向,坚持消费主导的经济发展调整战略,才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最为关键的环节,才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中国经济由外需主导型向依靠内需为主转变,需要长时期的结构调整,需要继续推进城市化以及推动收入分配改革来实现。只有让有强烈消费意愿的中低收入阶层有钱可花,才能真正扩大消费。

总而言之,以扩大投资的经济维稳政策只能适可而止,不可过度使用。但愿这两日批万亿的投资是中国投资拉动型经济最后的晚餐。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