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金融投资
 

2012年9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虽然各项打破银行垄断的改革措施正不断落实,但由于地方监管机构担忧风险,进程较为缓慢。业内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政策出台,推进金融改革,降低银行业准入门槛,以加强金融机构竞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银行业进一步改革迫在眉睫

有研究报告指出,当前社会融资总量改善,但国内融资条件偏紧,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并未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专家指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穆瑞

有研究报告指出,当前社会融资总量改善,但国内融资条件偏紧,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并未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专家指出———银行业进一步改革迫在眉睫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社会融资总量有所改善,但国内融资条件仍然偏紧,名义贷款利率下降,但由于通胀下行,实际贷款利率仍然处在较高的水平。

报告显示,从融资成本看,年初至今,经过两次降准、两次降息,社会融资总量出现改善,但各类融资方式的成本回调有限,特别是实体经济的信贷成本仍然偏高。目前,中小企业从银行渠道融资的综合成本为8%—29.4%,其中利息成本占60%—90%;小额贷款公司渠道融资综合成本为5.5%—24.1%。

安信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尤宏指出,与企业盈利相比较,目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仍然明显偏高。

实际贷款利率偏高融资总量偏紧

7月份的数据显示,银行信贷增长仅为5400多亿元,比市场预期的8000亿元相差很远。

尽管央行通过降低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银行间流动性,但由此造成银行体系的安全性资产占比下降,银行惜贷情绪上升。据了解,目前银行普遍存在放贷利率上浮的现状,一些银行在基准利率上提升10%到30%。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4季度以来,人民币贷款的加权平均名义利率持续回落,但刨除企业出厂价格(PPI)通胀的实际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仍然较高,阻碍了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2季度实际贷款利率高达8.45%,超过了同期经济增速。

今年8月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规模已经达到3930亿元,与调低一次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所释放的资金相当。通过连续逆回购操作,市场利率有所下行,但是市场资金面偏紧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

社会融资总量代表的是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融资总量偏紧是企业的资金需求越发的捉襟见肘。而部分不良工作人员在揽储指标压力下,要求企业贷款以后还要存款,有的甚至要存50%。然后开给企业银票和承兑汇票,承兑时又增加了成本。

最近,深圳市针对行业不正之风而使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采取了坚决措施,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顾宏伟指出,要坚决禁止对贷款中小企业搭售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不得以账户管理费、融资顾问费、业务手续费等名义变相收取不合理费用。

银行普遍通过“以价补量”策略盈利

惜贷及贷款利率居高不下的部分根源在于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

最近公布的中报显示,招商银行中期业绩233.8亿元净利润,25.68%的增幅,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4家银行净利润增长均超过40%。虽然有降准降息、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利空因素,但上市银行的上半年业绩仍然“成绩喜人”。

5家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显示,虽然各项业务均有增长,但信贷业务依旧是其业绩主要增长源,利差收入占比均超过50%。而在被上浮贷款利率的企业中,享受0—10%上浮空间的企业占比正在不断缩小,上浮10%—50%利率空间的企业占比正不断扩大。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央行二季度下调存准率及基准利率后,银行机构没有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是其利润增长超预期的一大原因。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显示,虽然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较3月份下降了3.44个百分点,但比重仍然达到67%。也就是说,近七成的贷款仍然是上浮的,而下浮的占比不到8%。

受偏紧的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通过“以价补量”的策略保证盈利水平,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上涨。

专家建议进一步打破银行垄断

近期有研究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五成的受访者对银行畸高利润有所不满,同时银行收费项目多、霸王条款、服务态度差也均在其列。

虽然各项打破银行垄断的改革措施正不断落实,但由于地方监管机构担忧风险,进程较为缓慢。业内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推进金融改革,降低银行业进入门槛,以加强金融机构竞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有专家表示,在存贷比监管指标仍然没有取消的情况下,银行放贷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单独降息恐难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整体放贷受限或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银行定价权难以动摇,估计监管层或进一步放松贷款规模和管制。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及银行的信贷行为发生较大变化。2003年以前银行信贷在整个社会融资中的比重达90%以上,而到2011年这种比重下降到58%。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额达到7.8万亿元,银行信贷比重也只在60%左右。

易宪容称,政府希望有更多的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直接融资渠道既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可降低银行的风险。银行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步降低。

一位机械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加强金融市场的整体建设,减少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进而促进银行业转变经营机制的根本办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