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2年9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沟油制药企业的两宗罪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宁

地沟油制药企业的两宗罪

让人谈虎色变的地沟油又来了。

更为可怕的是,它已不再囿于食品领域,而将触角伸向了关乎性命的药品行业。

8月30日,据媒体披露,从2010年起,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内,上市公司“健康元”的全资子公司河南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采购1.45亿元地沟油用于制药,而这批作为抗生素中间体的产品,已广泛流向医药市场。

又是一条胆战心惊的消息。从餐桌到药品,人们不禁惊叹,地沟油真的是无所不能!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健康元居然疯狂使用“地沟油”制药,而更令人失望与愤怒的是,在曝光之后,健康元选择了以受害者的姿态来逃避责任。犯下如此漠视生命与罔顾良知的两宗罪,实在令人寒心不已。

地沟油制药漠视生命与良知

一家上市公司,一家生产药品的上市公司,让人很难与地沟油联系在一起。

因为药品关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担负着毋庸置疑的社会责任。生产药品的企业,做的本是造福人类的良心工程。而且在人们的一般认知中,上市公司往往是信誉高、管理规范的企业。然而从破皮鞋做的胶囊到地沟油做的药品,触目惊心的事实已经让我们无力辩解。似乎一些生产药品的企业已经与良心工程渐行渐远,而药品已然成为一种危险品,可能治病,也有可能致命。

尽管到目前,地沟油对于药品质量安全究竟影响几何还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地沟油的使用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2010版药典规定,用作药用辅料的豆油,系由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提炼制成的脂肪油。据此地沟油显然不符规定。以掺有地沟油的豆油做抗生素中间体的培养基,难以保证地沟油杂质被完全排除。地沟油中的毒性物质可能会让作为中间体的头孢菌产生变异,进而影响抗生素的质量、让药品染毒、危害人体健康。

此前曝出“毒胶囊”丑闻的浙江省新昌县儒岙镇年产胶囊达1000亿粒左右,波及范围之大,令人瞠目结舌。而此次被曝光的地沟油生产企业,单单卖给健康元一家公司的地沟油便价值上亿,影响之广亦是不遑多让。上亿元的地沟油用于制药,生产出的问题药品数量该有多么庞大,该会有多少消费者为之买单?

那么,作为制药企业的健康元良知何在?究竟是救人命,还是要人命?

以“受害者”姿态逃避责任

如若问题企业能够大胆站出来,勇于承担责任,公众也许会予以一定的宽容。然而令人失望与气愤的是,身处风暴中心的健康元,使出百般伎俩,一次次地营造出“无辜者”、“受害者”的姿态。

事件披露的当天下午,健康元董事长朱保国坐镇,紧急召开电话会议,向各方人士叫屈:“我们向对方采购的是豆油,我们也是受害者。”肇事方健康元公司一脸无辜,称无法检测出勾兑油中的地沟油成分。健康元董秘邱庆表示,企业在采购过程中采购的是大豆油,但供货方在大豆油中混入了劣质成品油,“这是我们无法检测出来的”。言下之意,他们也是受骗者。不过,根据警方资料,相关地沟油厂家向健康元供货的价格,远远低于正常大豆油的价格。地沟油相较市场均价每吨便宜1000元左右,焦作健康元进购地沟油甚至比地沟油均价还低2000元。如此超低价的大豆油,正常人一看便知必有猫腻,缘何熟悉药品原辅料市场行情的制药商却毫无觉察?

为了自证清白,健康元不惜为地沟油正名。董事长朱保国甚至抛出地沟油制药品“无任何危害性”的惊人之语。并声称,如果国家法律允许的话,“我们也想给地沟油正名,目前正在同国内一些研究单位合作,未来将开展课题合作。”然而对于地沟油中含有多少有害物质,他又称公司也没有专门进行过研究,因为公司根本也没打算用地沟油。其后他又补充说,不能说用了地沟油就一定有危害,也需要给地沟油找到一个正常的道路。如此反反复复,前后矛盾,令人大跌眼镜。

据悉,健康元法务部正在准备资料,将会起诉豆油供应商惠康。看来,为了彻底洗清自己的嫌疑,健康元要祭出法律手段,把一切都推到惠康身上,自己则要洗得干干净净,一清二白。

可惜,健康元一系列自证清白的辩解,漏洞百出,底气不足,丝毫站不住脚。再者,即便是自己无错,药品已经流入市场,作为制造商,也应该敢作敢当,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选择逃避。如此一来,谁还会同情一个毫无担当的懦夫,谁会相信一个闪烁其词、自相矛盾的“受害者”?

地沟油背后的资本与权力原罪

从毒胶囊事件到这次的地沟油,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事件频发。究竟是什么驱使、纵容健康元犯下两宗罪?追根溯源,不外乎企业追逐资本的本性以及监管的缺位。

地沟油的大量采购,为健康元带来了滚滚利润。2010年,焦作健康元实现销售收入9.41亿元,实现净利润约为3.39亿元;当年,健康元实现营业收入44.73亿元。但在自称完全改用正规豆油之后,利润则严重下滑,从利润惊人到亏损严重,冰火两重天,关键便在于大量采购的地沟油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

健康元不是孤案。沦陷于短视目光的支配与短期利益的诱惑之下,通过压低成本来获得盈余,早已是不少中国企业依赖生存的商业逻辑。获得盈余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办法,如创新技术、优化管理。其实,这也正是“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之路。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企业仍紧盯眼前利益,仍然醉心于削减成本,甚至不惜违法违规。当下国内诸多企业,不是在拼产品,而是在比谁更心狠手辣,谁能把消费者玩于股掌。

而健康元之所以能大肆采购地沟油,监管不力自然难辞其咎。一年半的时间里,1.45亿元的地沟油流入健康元,当地药监等监管部门竟然充耳不闻。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健康元能在多个部门眼皮底下大赚黑心钱,监管之乏力,可见一斑。药品安全是关乎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监管部门当认真履职尽责,尽快引入司法实践。企业头上有了高压线,存有侥幸心理的无良企业才能无处遁形。

然而,监管手段只是辅助作用,解铃还须系铃人。归根结底,还要看制药企业的行动。但愿企业能够多一份良知,多一份社会责任,多一份为国为民的情怀,别让地沟油再祸国殃民!(相关报道见第九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