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一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一周
 

2012年8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企业一周新闻榜(2012.08.21—08.27)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中国企业一周新闻榜(2012.08.21—08.27)

晋城被指千万元补贴富士康招工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人民网8月22日消息,未来5年,富士康将在山西晋城投资千亿元,但巨大的用工数量也难倒了地方。为了能够让富士康的项目顺利投产,晋城当地政府牵头组织招募大量工人。“每介绍一个人去富士康上班,就能领到300元的补贴。随着用工人数的逐步增大,不得不提高介绍补贴,从每人300元涨至500元。”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保守估算,晋城为富士康招工埋单的补贴很可能已超千万元。

点评:地方政府为企业落户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同时为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环节面临的种种难题而牵线搭桥值得提倡。但是,当地方政府过于热情以致政企不分,这就不能不让人担忧,如果将来企业出了各种问题,地方政府会不会进一步越轨而处处袒护这些“财神爷”企业?这也不得不让人质疑,招商引资的出发点,是为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还是为了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

光明乳业称一年被抽查4553次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三秦都市报》8月27日消息,在浙江杭州召开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光明总裁郭本恒说,“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你用这个标准来抽老外试试?我相信如果拿这个标准来抽老外的企业,它要不出事,我可以说我就地辞职!”郭本恒说。

点评:国家加大对乳制品抽查的力度,一方面是为了规范乳制品行业,另一方面是为了消费者的安全负责。乳企对于抽查次数的增加存在怨言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抽查的标准过高。实际上,由于我国乳制品行业起步较晚,相关标准与国际标准仍有差距。并且,抽检次数保证的只是产品合格,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如果要进一步提高乳制品品质,就要制定更为严苛的行业标准。

古井贡承认部分低端酒系酒精勾兑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网易财经8月26日消息,针对此前关于古井贡部分酒品是由酒精勾兑而成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古井贡酒在深交所发布澄清公告,承认采购酒精属实,并表示部分低端产品采用固液法生产,酒精勾兑符合国家标准。针对半年度报告中反映的食用酒精采购金额大于低档酒的成本是因为按照公司固液法白酒生产工艺,为了确保产品品质,基酒调制后必须经过一定周期储存形成的库存所致。

点评:勾兑酒引发了网友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部分网友认为用酒精勾兑是行业“潜规则”,并非古井贡酒一家独有,不值得大惊小怪;也有很多网友则表示,既然该酒宣称年份原浆,就不应该使用酒精勾兑欺骗消费者。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是允许使用食用酒精来调制白酒的,但是企业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根本不在产品外包装标注。企业应该站在诚信的立场上主动标注,否则,只会与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

蒙牛驻义乌经理篡改生产日期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人民网8月22日消息,浙江省工商局通报了一批在食品生产日期、食品有效期上动手脚、弄虚作假的案件。当事人王某系蒙牛公司驻义乌市经理,今年5月初从蒙牛公司员工处以正价一半的价格购买了3000箱生产日期为2011年12月份的蒙牛纯牛奶,由他人将日期涂改为2012年5月19日和6月1日后,以45元/箱的蒙牛正品价格销往浦江、义乌等地。现该案已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点评:该经理篡改产品生产日期虽然是一起个人行为,但造成的却是群体性危害,不仅伤害到购买了问题牛奶的消费者,也损害了蒙牛这个品牌,更进一步打击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企业的信心。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蒙牛作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应该率先承担起食品安全的责任,加强对生产环节的质量自检、加强对采购环节的风险防范、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管力度。

钢铁行业卖一吨钢仅赚1.68元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每日经济新闻》8月24日消息,“现在换算到一吨钢,大家记住这个数就可以了:我们现在钢铁行业卖一吨钢的利润是1.68元。”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在2012中国煤焦产业链供需形势高峰论坛上,对今年1—7月钢铁企业的效益给出了如是说法。王晓齐透露的最新抽样调查显示,8月份第二周钢铁行业亏损面达到80%,到第三周则扩大到83%,亏损面有加大的趋势。

点评: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钢铁行业尤其是钢材市场持续低迷,行业微利的局面难有改观,亏损加快加重的趋势更加明显。有专家估计,现在可能还不是钢铁行业最困难时期,随着用钢量进一步减少,预计今年四季度或明年,情况或许要比现在更困难一些。钢铁行业要真正走出困境,首先要进行结构调整,达到供需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关门退市是必然的。

三大油企上半年盈利均现下滑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网易财经8月26日消息,随着中石化公布2012年上半年报告,国内三大石油巨头的业绩已经全部揭晓。受国际原油价格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三大油企的净利润都出现下滑。其中,中石化净利下降最多,上半年净利润为23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1.1%。三大油企上半年净利润合计为1176亿元,同比下降20%,日均盈利能力也由去年同期的8.02亿元下降到6.44亿元。

点评:相对于油企的盈利下滑,近日迎来密集发布中报的钢企更是频现巨亏,钢铁行业今年上半年利润降至冰点。钢企日子不好过的直接原因是市场需求萎缩,深层次原因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放缓,钢铁行业过度扩张产能导致恶果。反观油企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国际原油价格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汽柴油价格受控、炼油亏损加剧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中储粮首次公布食用调和油配方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人民网8月24日消息,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旗下的金鼎品牌正式公布新推出的食用调和油配方,这是我国首个委托权威机构监制并公布配方的食用调和油配方。此前,各个企业食用调和油的配方被视为“行业最高机密”,几乎从未向外界公布过。调和油生产企业往往仅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价格高的油品放很少比例,用价格低的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却将调和油以前者来命名。

点评:中国当下食用调和油的现状是,调和油各油料配比随意性大,企业想怎么调就怎么调,对于油里掺了什么、掺了多少,消费者都缺乏知情权。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缺乏对食用调和油的相关标准。中储粮此次率先公布调和油配方的举动,在行业内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有助于调和油行业更加公开、透明,也有助于我国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出台。

陈发树斥中烟滥用权力拖延审批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中国经营报》8月24日消息,2009年9月10日,云南红塔与陈发树签订《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将其持有的占云南白药总股本12.32%的股份转让给陈发树。2012年1月17日,中国烟草总公司以“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同意本次股份转让”为由,对此股权转让画上句号。在陈发树看来,“中烟恶意拖延,不将此次股权转让报批财政部,却以越权的形式出具不同意批文”,随后将云南红塔诉诸法庭。

点评:该案被媒体称为富豪版的“秋菊打官司”。在此事件中,最引人关注的两点,一个是长达800天的审批流程,另一个是中烟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不同意”的批复,这使得民营企业与国资交易中的公平性再次遭到人们质疑:“股价涨了,就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难道民企与国资的交易只能是买没有升值预期的资产?是否民企一旦买入了国资升值的资产,都要以‘防止国资流失’而被追回?”

鄂尔多斯实业巨头折戟民间借贷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每日经济新闻》消息,截至8月25日下午,公安机关整理统计的涉

“内蒙古鑫源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债权人已达1600人。多位债权人称,李鹏飞涉案总额已有26亿元人民币。鑫源泰公司的业务涉及收费公路、污水处理厂、保障性住房等诸多领域,一度被视作在鄂尔多斯“钱炒钱”风潮下,仍坚持“做实业”的典范。

点评:与投资虚拟经济进行资金辗转腾挪的企业家相比,李鹏飞的“实业家”身份使得此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实际上,李鹏飞从事实业的业务板块一度运营良好,而其民间借贷的资金,也主要流向这些业务领域。然而,随着实体经济经营面临困境,李鹏飞的民间借贷兑付危机逐渐显现,债权人的集体债务追索行为最终也导致了事件性质发生了质变。

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每经网消息,8月25日下午,美的集团宣布,公司创始人何享健卸任集团董事长,由方洪波接任。这是继2009年不再担任旗下最大上市公司美的电器的董事长之后,何享健的更深层次隐退。25日,美的电器还披露了上半年年报,在营收390亿元,出现37.15%的下滑背景下,美的电器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近21亿元,同比增长6%;综合毛利率21.2%,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

点评:与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子承父业”不同,家电巨头美的正式完成了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创始人之间的交接。对于此次人事变动,业界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美的推行的去家族化战略,开创了中国民企传承的先河,为中国企业树立了标杆。在目前整个宏观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美的通过深化战略转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也有利于平稳渡过难关。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