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做优500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做优500强
 

2012年8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跨国公司:磨砺中成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贾晶晶

中国跨国公司:磨砺中成长

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8月23日,中国企联发布了“2012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继2011年以海外资产入选前三甲之后,再次跻身前三名。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则分别名列跨国指数前三名。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布局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底,中国企业已在17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220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4000余家跨国公司,占到全球跨国公司总数的5%。中国的海尔、中远、华为、光明食品、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蓝星(集团)等企业已充分融入全球市场,并成长为可与国际一流企业抗衡的中国跨国公司。

但不容忽视的是,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以及跨国经营水平仍然较低。刚刚发布的2012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仅为12.93%,远远低于世界大型跨国公司平均水平。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为中国中信集团前身)被称为彼时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跨国公司。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信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与美国西雅图一家公司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西林公司,经营木材加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

截至1991年,中国在海外兴办的非贸易企业共计911家,总投资额达24.8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度占到总额度的近50%。

在市场经济体系确立、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国家相关鼓励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三九集团、海尔、华为、TCL等企业先后走出国门进行投资并购,民营企业的融入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投资的新亮点。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速,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化分工与合作。

前所未有的对外投资速度,使得中国迅速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已达3800亿美元。如今,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跃居全球第五位。投资遍布全球178个国家,涵盖多个领域。

多数中国跨国公司“大而不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阎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企业目前尚处在粗放经营阶段,主要依赖投资驱动,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强调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忽视要素投入的使用效率。这些特点使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企业规模巨大却始终无法形成高端的、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核心技术,在与国际一流企业竞争的时候就显得软弱无力。

阎雨指出,具体而言,中国跨国公司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主要是因为企业缺少高级人才、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比较落后、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组织结构不合理以及多数企业资产质量不高、难以达到国际一流企业水平的要求。

曾在美国通用电气、英国阿斯利康等全球500强企业担任高管的吴浣苓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对阎雨的观点表示认同。吴浣苓认为,和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最缺乏的就是沉淀和创新。

吴浣苓不赞成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的投资经营模式,她指出,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不能盲目求大、求市值,而要看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偏激一点说,1000艘舢板捆绑在一起,并不是航空母舰,1000辆自行车捆绑在一起也不会变成装甲车。”吴浣苓说,“光靠并购形成的大企业是无机的,是人为地捏出来的,企业要强大,必须经过自身内部有机地成长。”

“世界一流这个说法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某些政府官员个人意志产生的,而是通过其管理、效率、社会责任意识及企业家精神等各方面综合考量得出来的。”吴浣苓说,“某些中国大型跨国企业市值很高,但是用市值除以其职工人数,得出的人均产值就会瞬间将这些企业打回原形。所以,‘大’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具备有机生长的动力。”

据悉,一项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50%的中国企业认为其技术水平与国际同行相比处于中游水平;超过50%的企业认为自身的研发能力一般;而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有知名度的企业尚不足4%。

向世界一流企业看齐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强调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国资委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要达到这一目标,中国企业无疑需要进行价值重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副秘书长李春伟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企业要成为国际一流企业,首先是要以全球化视野,制定企业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其次是掌握行业的核心技术并建立起卓越的运营、管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体系。

“未来,中国企业面临的选择,或者是价值链的分拆重组,或者是价值链的延展,或者是价值链的疏通。在价值链上的定位和布局都会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阎雨指出,“大型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打造富有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塑造新兴产业价值链,是共同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新路径。”

“成为世界一流没有捷径可走,也不能光等着政府供血,要靠自己的创造力,要靠一支优秀的团队不断创新和积淀才能实现。”吴浣苓说。

在当今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前提下,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除企业自身需强化内生动力之外,政策层面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李春伟和阎雨一致认为,为打造和培育世界一流的中国跨国公司,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加大科技创新力量和资金投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加强海外经营风险管控,规范科技人才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激发更多的中国创造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