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做优500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做优500强
 

2012年8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制造业如何打造新优势?

专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要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专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要武中国制造业如何打造新优势?

“以劳动力、土地等为代表的生产要素价格迅速上升,提高了企业的成本;资金价格虽然被政府人为压低,但由于金融体系为垄断低效的国有银行把持,那些真正有活力并渴望技术升级的民营企业,恰恰很难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更要命的是,由于价格信号扭曲,很多民营企业家失去了长期经营产业的积极性。”8月26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要武如此表示。

低附加值产业很有竞争力

《中国企业报》: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深入世界各地,您认为中国制造的优势有哪些?

吴要武:中国的优势体现在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工资成本则相对较低;三十多年的市场发育不仅训练了数亿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产业工人,也造就了数千万民营企业家;市场发育伴随着产业集聚,分工链条延长,人们之间的信任度提高,交易成本降低;当然,各级政府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运输网络、信息网络,也促进了全国大市场形成。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既聪明又顽强,是他们把中国的比较优势成功转化为竞争优势,虽然国际环境会变化,宏观经济形势会波动,但这些企业家队伍和劳动者大军却是稳定的,因此,“中国制造”的优势难以替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想承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中国制造”在海外的发展现状如何?

吴要武:“中国制造”主要集中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到发达国家的超市一看,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在低附加值产业,中国的产品确实有竞争力,而且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煽情的观点:美国卖给我们一架飞机,需要我们生产多少件衬衣、多少双鞋子去交换。这些人可能从来没有参观过东部沿海民营工厂里的衬衣、鞋子的现代化生产线:虽然生产和销售鞋子的利润没有飞机大,只要我们坚持发挥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却能一直保持着顺差,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并没有吃亏。

我们当然可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步是个过程,急不得。

民营企业是中国制造的希望

《中国企业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制造业有哪些优势会逐步丧失?

吴要武:中国的制造业确实面临着困难:以劳动力、土地等为代表的生产要素价格迅速上升,提高了企业的成本;资金价格虽然被政府人为压低,但由于金融体系为垄断低效的国有银行把持,那些真正有活力并渴望技术升级的民营企业,恰恰很难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更要命的是,由于价格信号扭曲,很多民营企业家失去了长期经营产业的积极性。一旦国际市场有个风吹草动,民营企业便会遭遇严重的困难。

由于印度、越南等邻国所处发展阶段落后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总有一天会向这些国家转移,这说不上“优势丧失”,就像当年发达国家向我们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样。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尽快地实现产业升级,动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保持增长的可持续性,也使民众的生活水平持续不断地提高。

《中国企业报》: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需求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中国制造”优势不再的形势下,调结构、促转型、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北京等地的重要举措。它能否接棒“中国制造”?

吴要武:下一个阶段,因为缺少劳动力投入增长这个要素,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必然的。越是这种时候,越要重视增长的质量,要重视市场在配置资源时“发挥基础性作用”。

中国下一阶段要发展的中高端制造业,应该在浙江、江苏和广东等沿海省份。他们当前正面临痛苦的转型,增长速度下来了,但产业升级的进程又不太顺利。一方面,企业家都不愿意经营实体产业,利润太低,转而去炒房地产;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也不太好,很多发达国家在转移产业时,有意识地避开了中国。

无论是成本上升也好,国际需求低迷也好,都不可怕。只要充分相信并依赖中国三千万民营企业家,创造宽松的环境,理顺价格信号,允许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无论国际市场如何变化,这些企业家都会找到巧妙应对的办法。企业家的天职就是从风险中发现机会,而他们的表现,一向很好。

利用知识技能的溢出效应打造新优势

《中国企业报》:日前,美国政府宣布,将在俄亥俄州建立一所由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出资的制造业创新研究所,以扶持美国制造业和鼓励企业在本土投资。在美国意欲重新占领全球制造业创新高地时,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利用现有优势,打造新优势?

吴要武:美国之所以把大量的制造业放到发展水平不如他们的国家,是市场决定的,绝不是某个政客或企业家发了善心。中国生产的那些产品,美国企业都能生产,没有任何技术障碍。但美国企业之所以不生产这些低技术产品,是因为经济上不划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主导产业,是由他们的发展阶段和由此决定的比较优势决定的。

只要美国政府和企业,无法把工资成本降低到中国工人的水平(月工资2000元左右),我们的这些产业,白送给美国企业,他们也不会要的。

市场的奇妙作用在于,它将产业划分出很多个层次,美国占最高端,日本和欧洲占高端,我们占中低端,那些发展阶段更低的国家则占据最低端。市场经济不是零和博弈,恰恰相反,你利用市场能生活得好,我也能因参与市场而生活得好。如果美国制造业真有新一轮创新并获得成功,我相信,中国一定会从中得益———知识技能有溢出效应。正如物理学家费曼所言:第一个傻瓜(美国)能做出来(新产品———原子弹),第二个傻瓜(苏联)也一定能。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