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中国食品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中国食品报道
 

2012年8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望乌龙事件不再上演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闻笛

希望乌龙事件不再上演

联想到近期一系列类似的“乌龙”食品事件,炒作手法都差不多,简单而有效,那就是对标准的不同解读。这类消息的“标准套路”是这样的:某某产品中检出有某种可能危害健康的物质,带来这种物质的农药或者是添加剂是在某某国不准用的,所以在中国肯定是违规使用了农药或添加剂,因此中国的产品就是不安全的。

面对这样的“标准套路”,我国相关主管部门的对策也渐渐“标准化”:晒出一堆资料证明,这个东西是欧盟允许的、是某某国允许的……事件发展到最后大家都拿外国的标准来打口水仗,结果也无外乎符合国际标准或者是我国标准落后于国际。但各自用的并不是同一个体系,于是总让观者感觉犹如“关公战秦琼”,任何一方都没有十足的说服力。我们必须接受各国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是个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这种差异,遵循求同存异的科学原则。对于类似的事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每一种有害物质都有一个致病量,积累达到一定量才会致病,所以在任何一个国家包括欧美等国,没人规定所有存在风险物质的农药一概都禁止使用,而是在列出允许使用的名录同时也规定好每种已知有害物质的安全限量,只要不超标,就认同为安全。

目前,针对此次张裕“农残留”的事件,在一些专业财经网站已出现机构恶意做空的声音。除了金融大鳄恶意做空A股上市公司牟利外,此次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本就风雨飘摇的中国葡萄酒业,无疑是雪上加霜,也给了进口酒更多“红酒还是进口的好”的口实,如果任由类似事件扩展下去,中国葡萄酒市场面对进口葡萄酒的侵略,别说无还手之力了,恐怕连招架之功都没了。这一次,张裕的反应还是比较快的,依据比较充分。卫生部、中国食品协会和中国酒业协会也从正面发出了声音,平息了媒体进一步的负面报道。

对于新闻报道,我们要看清报道者究竟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更呼吁着理性和正面的声音。我们支持民族的葡萄酒,更希望民族食品产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此,媒体人应该多一些理性、多一些关心、多一份爱护。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