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入市场的企业,无论其背景有多么强,牛皮吹得有多大,除非奇迹出现,否则已经没有机会。
并非所有的兼并重组都一定会有1+1>2,或1+1+1>3的效应。
知微见著———微型车市场给汽车行业的两大启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特约撰稿人张宇星
知微见著———微型车市场给汽车行业的两大启示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到一个微增长阶段,个别细分市场甚至进入停滞或下滑区间。怎样看待这种高速增长之后的剧烈变化,它可能会给汽车产业带来什么?
近日,在研读国产微型车产销数据及行业发展状况时,记者发现其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问题,甚至对整个汽车行业都有很大的启迪与警示作用。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上半年,微型客车(亦称: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140216辆,而上年同期销售1160544辆,同比下降1.8%。在总体销量上依然上涨的乘用车市场中,微型客车不能不说是一个“异类”,一个唯一下滑的细分市场。
关于微型车,一直就是“车微言轻”,颇有“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味道,或者说是非主流、非正统、不受待见。但是,人常言:知微见著。如果我们能够把微型车产业发展的得失分析透彻,能够“知己知彼”,或许就能从整体上把脉中国汽车产业的某些问题。
首先,由于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汽车产业或一些细分市场的后来者几乎没有机会。
让我们来看微型客车市场(表1)。
作为微型客车行业领头羊的上汽通用五菱,上半年在市场上依然独领风骚,销售630024辆,同比增长10.6%,市场份额高达55.25%。
其余厂家的微型客车销量则全部下降、哀鸿遍野,如位列第二的长安销售280503辆,同比下降7.6%;长安旗下的另外两大传统强势品牌———昌河销售19264辆,同比下降20.4%;哈飞销售25068辆,同比下降42.9%。位列第三的东风小康销售111861辆,同比下降16.7%。
另外一个半年销量超过2万辆的一汽佳宝,销售27666辆,同比下降12.6%;半年销量超过1万辆的奇瑞优胜、优派和优优3个系列产品,累计销售11206辆,同比下降43.1%。
以上几家业内领先的企业尚且惨淡经营,那么,其他在最近两年进入这一行业的企业业绩就可想而知了。从表1可知,后来者中唯一一个半年销售过万辆的只有北汽威旺,市场份额不到1%;其余全部厂家所占的市场份额仅有0.61%,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之前,中国的汽车产业仿佛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金矿,人们对其趋之若鹜。似乎只要“跨进来”,就会有机会。微型客车市场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则是,后进入市场的企业,无论其背景有多么强,牛皮吹得有多大,除非奇迹出现,否则已经没有机会。由此是不是可以推论:在产销规模已经达到200万—300万辆的大众、通用等在华合资企业的压迫下,这两年才开始合资、建设,至今尚未投产的其他乘用车企业,其前景一样不被看好,如广汽菲亚特等等。
其次,不是所有的兼并重组一定就会释放“正能量”,一些凭领导“拍脑门儿”,靠部门行政命令的兼并重组,将被打回原形。
让我们再看整个微型车市场,即微型客车与微型货车之和(表2)。
由于国家和地方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等因素,在2009年和2010年的两年间,微型车市场高速增长,不但有众多企业涉足微型车,原有微型车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力度也不断加大,以图做大做强。最吸引眼球的是兵器与中航两大央企微型车业务的整合,即“长安+哈飞+昌河”所形成的“大长安”。
“大长安”成立的理由固然有很多,业界内外对它的高度期许也属正常,企业内部甚至冀望于:以“长安+哈飞+昌河”之组合,来挑战并战胜另一个行业老大。但是,经过多年的运转后,“长安+哈飞+昌河”的市场份额非但没有增长,反倒是不断下降,其竞争对手的业绩却节节攀升(笔者在今年初的
《细分市场变局检验兼并重组效果》一文中已有分析和论述,数字见表3)。
今年上半年,这种下降的趋势还在蔓延,“长安+哈飞+昌河”的销量仅为38.80万辆,所占份额仅为27.3%;而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为69.21万辆,市场份额达到48.8%。
同时,哈飞、昌河今年上半年分别销售2.69万和4.44万辆微型车,几乎倒退到十多年前的水平。微型车市场运行给行业的启示之二就是,并非所有的兼并重组都会有1+1>2,或1+1+1>3的效应。
最后,谁来告诉我们,这如果不是“长安+哈飞+昌河”主导者当时的初衷,那么这种兼并重组的结果是因何而来?(作者系资深汽车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