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公司
 

2012年8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卜蜂莲花发布上半年业绩公告显示,1—6月,卜蜂莲花实现营业收入53.46亿元,同比增加7.5%,然而利润却出现亏损,亏损净额达7870万元。对于亏损,卜蜂莲花的解释是,“店铺同比销售减慢、开新店费用增加以及中国最低工资定期上涨等因素。”

卜蜂莲花难以盛开

上半年再亏损,转型前景不被看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志豹

上半年再亏损,转型前景不被看好卜蜂莲花难以盛开

难得保持了两年的盈利,卜蜂莲花今年又开始陷入亏损境地。

“其实,放在整个零售行业景气度下滑的大背景下,卜蜂莲花上半年的亏损并不意外。”前瞻产业研究院零售行业分析师陈超鹏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但是纵观自1997年进入中国以来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这家来自泰国的零售商在中国的发展磕磕绊绊,表现不尽如人意。

今年,卜蜂莲花做出向高端超市、标准超市等全业态转型的一系列调整。然而,诸多零售业人士并不看好其转型前景。寄望于通过这些战略调整打一场翻身仗的卜蜂莲花,前景仍然凶多吉少。

业绩再现巨亏

业绩不佳、增长乏力、战略不清、高管不稳……进入中国市场15年之久的卜蜂莲花,很难让人给出一个褒奖的词语。

1997年,泰国正大集团在上海开出中国第一家门店,当时命名易初莲花。但其扩张步伐极其缓慢。到了2004年,缓过神来的易初莲花提出了百店计划,但却因高速扩张于2006年出现亏损。

不甘落后的易初莲花2007年、2011年再次抛出百店计划,但都未能如愿。截至去年年底,卜蜂莲花的门店数仅为72家,跟沃尔玛271家门店、家乐福203家门店相差甚远。而跟2004年才进入中国市场的乐购相比,也落下了一大截。

与此同时,2009年更名为卜蜂莲花后,当年出现了超过2亿元的亏损。到了2011年,卜蜂莲花的销售额为100.19亿元,净利润仅2400万元,净利润大跌93%。同期,家乐福、沃尔玛的销售额都已经超过了400亿元。

今年的业绩表现延续了下滑势头。此次公告的业绩显示,卜蜂莲花上半年即亏损7870万元。

“亏损的原因有很多,归根到底还是没能吸引消费者,商品价格、服务质量等和竞争对手沃尔玛、家乐福以及人人乐、华润万家等相比并无优势可言。”陈超鹏表示,卜蜂莲花在对外营销、对内管理上也多有诟病之处。

近年来,卜蜂莲花的管理层频频变动、经营发展策略摇摆不定。“政策的多变不但减缓了其在华扩张的步伐,也导致其经营扩张策略的错误,进而影响了其在华业绩。”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表示。

“在供应链管控方面,卜蜂莲花虽然有沃尔玛的影子,但对供应链的管控能力远比不上被称为零售业供应链管理典范的沃尔玛。”陈超鹏认为,努力尝试的本土化经营也因管理团队的频频更换和家族制管理等因素影响而效果不佳。

转型前景堪忧

卜蜂莲花也在尝试改变。

2011年,卜蜂莲花推出“超市生活馆”概念,将之前的大卖场业态升级调整为高端业态。今年1月份,卜蜂莲花在上海推出了第一家集便利店、咖啡店、生鲜店和大卖场业态“四合一”模式的卜蜂莲花生活站门店。4月份,卜蜂莲花在上海推出首家标准超市,正式进军“标超”业态。

《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接下来,卜蜂莲花还计划开出多家标准超市,包括对部分现有超市的改造。卜蜂莲花方面表示,未来将把标准超市作为重要的扩张模式。

这一系列动作是卜蜂莲花给自己开出的“药方”。但是这剂药方能发挥多大作用却难言乐观。

标准超市既不能提供更为价廉的商品和一站式购物体验,又不能更有效地降低成本。陈超鹏认为,标准超市在价格上比不过大卖场,而在便利程度上又远不及便利店。

有数据显示,2009年底,联华超市旗下的288家标超,有188家转型,超过直营店数量的65%。

具体来分析,卜蜂莲花标准超市主打食品和家居用品,食品约占60%。其中不少是母公司正大集团的自有产品,走的是产业链延伸路线。

“但超市自有品牌模式早已不鲜见,这点上卜蜂莲花似乎并无多大优势。而日化、服装等商品按品类形成独立的‘小商铺’归类销售,也与传统标超区别不大。”在陈超鹏看来,卜蜂莲花标准超市仍脱离不了传统标超的模式,在标超已经进入衰退期的情况下前景不甚乐观。

相比之下,竞争对手已经开始了便利店的战略部署。《中国企业报》记者从Tesco乐购了解到,乐购已经开始培育小型门店,目前已经开出14家便利店。

此外,卜蜂莲花本来执行力就不强,业态的多面开花更使得管理上有心无力。陈超鹏建议,在没有改变经营不佳的状况下,或许专注某一业态才是卜蜂莲花的出路。

“需要稳定管理层,坚持经营策略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同时加强自身物流体系、采购体系的建设。”杜岩宏表示,只有长期稳定的管理层和经营策略,才能保证公司在长期的发展扩张中实现盈利。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