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2年8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州人实在是可怜,本来缺钱被逼得跑路或跳楼,这边还被别人说成去炒楼,弄得恶名远播。可恨可恶的开发商,借公众已相信温州投机文化之时再涮了温州人一把,使得温州人有苦难言。

炒作“温州炒房团”是对温州人落井下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吴洁敏

炒作“温州炒房团”是对温州人落井下石

王利博制图

温州炒房团最近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卷土重来”的消息犹在耳畔,最近却有媒体报道温州八成炒房者资不抵债,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又有人说,温州炒房团已不复存在,纯是开发商的炒作。

不管现在是否存在温州炒房团,但温州人被开发商炒作却是事实。本来温州炒房团的资金已被全线套牢,深陷泥潭而无力拔出,但问题是是十几年来投机获利已经成了人们对温州人的主观印象。精明而狡猾的开发商借温州人的这一特征弄个浑水摸鱼,虚张声势以图炒作楼盘罢了。

“跳楼”的温州人岂能炒楼

调查发现,温州人资金非常紧张,跳楼的新闻频频出现,此时岂能炒房?

随着一轮接着一轮,一轮比一轮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温州炒房团从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取暴利变成现在的苦苦支撑。

以温州为例,新建商品房比最高价时已下跌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过高比例融资的财务成本,温州炒房者即便现在把房子卖出去,也已经资不抵债。他们握着大量的房产骑虎难下,卖掉亏损更大,不卖血流不止,非理性炒作终吞苦果。而他们所用的炒房资金,70%来自银行或社会融资,现在下跌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融资利息成本百分之一二十,即便现在把房子卖掉,还有百分之一二十的资金缺口。炒家无力还本付息,有些人几千万资产一夜之间被银行、债权人瓜分,如今身无分文,不得不“跑路”、跳楼。

显然,此时温州人缺乏炒房的软、硬件。

“声名”远播的温州炒房团

温州炒房团确实是一个存在,一个符号。本世纪初,由于当时房价基数比较低,又加上银行贷款比较宽松,大多握有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温州人,都会组团去全国各地买几套房子,于是出现了“全民炒房”的盛况。

温州炒房团出了大名是2009年。在防通胀气氛中,温州房价先于全国开始飙涨,且一直持续到2010年底。其间,温州炒房者几乎陷入疯狂状态,期房外加价几百万元司空见惯。在2009—2010年这轮房价高涨中,温州炒房客主要由50%的企业主、20%的专业炒家,还有30%的官员和跟风者组成。对此,多数炒家和中介人士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企业主、专业炒家无疑是这轮炒房的“主力军”。高峰时,有些炒房者一年至少交易几十套。

“分水岭”出现在2011年,“限购令”等房地产调控政策迭出,众多高位介入的温州炒房者开始套牢。之前温州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资金,一部分通过企业、炒房者流入房地产市场。开发商高息融资建房,炒家高息借款炒房,已经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

据估计,去年7月温州直接或间接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资金至少占贷款总量的1/3,而且50%以上的贷款以房地产作为抵押保全品。

企业主炒房,主要靠的是高利贷。某商业银行甚至出现最高月息1.2分多,民间借贷月息三四分也颇为平常,企业不可能把这个融资资金投入实体经济。高比例融资,过度房产炒作,在房产调控、民间借贷危机中,温州炒房者的厄运随之而来。

“以钱炒钱”已成为新温州文化

既然温州人已无实力组织炒房团,为什么温州炒房团卷土重来的传言流传甚广?是因为这种说法或者说造这种谣,人们很容易相信。

温州人早期是以“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白手起家发迹,现在以钱炒钱、投资获取暴利已取而代之成为新一代的温州文化。纵观温州人这几年的投资历程,除了炒房地产以外,他们还热衷于投资商业地产、黄金投资市场、股票等等。温州炒房团甚至声名海外,解救迪拜低迷房产市场、抄底美国别墅、买韩国度假屋……即使现在国内房产市场严厉调控,海外市场纷纷亏损,温州人依然热衷于以钱炒钱。

由于大批企业逐渐放弃发家时的实业,转向投资房地产以及虚拟经济,以往会做生意的温州人的形象逐渐被温州炒房团所取代,温州文化也随之转变成投机获利。现在的温州文化实际上成了中国式虚拟经济文化的代表。

温州人被开发商“炒”了

事实上,温州炒房团到了2012年已经是徒有虚名,近期与温州炒房团有关的消息极有可能是开发商的恶意炒作。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打出温州炒房团的旗号撒豆成兵,实际是虚张声势。

在销售滞缓期,部分开发商可借炒房团之名博得公众眼球,以显示楼盘升值的潜力,这已成为很多开发商喜欢运用的一种营销方式。后来有人说温州炒房团是全军覆没,又有人出来说没有全军覆没,于是吵得越厉害,网上的点击量也就在不断被刷新。

虽然温州炒房团远没有达到全军覆没的程度,只是处于低潮或是蛰伏期,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也没有卷土重来的条件和可能。这极有可能是开发商,借用温州炒房客名义,人为炒作以刺激楼盘销售。

温州人实在是可怜,本来缺钱被逼得跑路或跳楼,这边还被别人说成去炒楼,弄得恶名远播。可恨可恶的开发商,借公众已相信温州投机文化之时再涮了温州人一把,使得温州人有苦难言。在这里要劝天下人,莫为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炒作所欺骗,也不要对温州人落井下石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