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形势持续恶化年内预计难有改观
7月外贸增速低于预期,传统出口大省外贸下滑明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穆瑞
7月外贸增速低于预期,传统出口大省外贸下滑明显外贸形势持续恶化年内预计难有改观
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今年7月份进出口数据再一次拉响经济警报。
海关总署表露的数据显示,7月中国出口1769.4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远低于此前经济学家预期的8%,显示外需之惨淡。进口1517.9亿美元,商业顺差为251.5亿美元,同比收窄16.8%。
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1%,较前6个月的8%有所下降。其中出口增长7.8%,进口增长6.4%,商业顺差941.1亿美元。
专家指出,从当前外部需求、贸易环境、国内经营成本和利用外资等情况综合来看,外贸形势十分严峻,近期难有大的改观。
传统出口大省外贸下滑明显
7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4%,连续两个月低于50%,创2009年6月以来新低。欧元区制造业PMI由6月的45.1%下降到44%,创3年来新低。美国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处于50%以下。亚洲主要经济体7月制造业PMI也同步下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初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全球经济今年预计仅增3.5%,这是2009年以来最悲观的预期。
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1—7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157.5亿美元,下降0.9%。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1908.6亿美元,下降0.2%。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714亿美元,增长10.5%。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2205.7亿美元,增长9%。我国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509.4亿和497.8亿美元,分别增长17.7%和10.3%
数据显示,外贸下滑明显的地区主要是传统出口大省,中西部地区的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1至7月重庆出口增速为2.1倍,河南、四川和江西的出口增速分别为75.5%、56.9%和51.3%。而沿海地区的出口增速继续下滑。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李健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外贸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期,外贸企业在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兴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等方面有很大发展潜力。外贸政策应着眼这一趋势,引导企业趋利避害,克服挑战,避免大起大落,促进外贸持续健康发展。
专家:加大扶持力度,保持出口企业积极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室研究员张金杰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国家应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在资金、原材料供应、用工成本、降低税负等诸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出口企业产品成本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保护出口企业的积极性。
商务部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部韩秀申副研究员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转变增长方式,稳定增长,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促进外贸平衡是今年外贸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2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了包括加大财税政策支持、改善金融服务、优化进口环节管理、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系列旨在加强进口的措施。韩秀申说,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稳定外贸增长,如稳定出口退税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完善中小企业的竞争环境等。预计今年余下的时间,我国外贸还将维持稳定低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韩秀申指出,面对不利形势,国内企业应把市场立足点转到新兴经济体国家和亚洲、非洲和拉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做好市场调研,避免风险;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进行产品的设计、制造、网络和管理创新;接受行业协会协调,避免企业间低价同质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