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2年8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障房难题:不患寡而患不均

“十二五”时期保障房建设迎中期评估大考,官方重视数量,民间看重结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十二五”时期保障房建设迎中期评估大考,官方重视数量,民间看重结构保障房难题:不患寡而患不均

“从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来看,保障房建设数量肯定不够。但是否调整规划,目前还不能确定。”8月17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住建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表示。“十二五”时期,保障房建设目标是3600万套,2012年准备进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原定的规划数是否需要调整。 “其实数量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公平性才更值得关注。允许单位集资建房,政策在设计之初早就给自己留了个后门,只是到今天才受人关注罢了。”8月18日,研究保障房问题多年的张先生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来保障房建设任务量有扩大趋势 上述住建部内部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住建部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密集调研,为中期评估做准备。“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建设数量存在缺口。” 他同时告诉记者,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住房困难人员比以前公布的更多。这就意味着,未来保障房的建设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 公开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五年间,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 到2010年底,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已达7%到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3平方米。 对于保障房的资金来源,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曾公开表示,按照现有的事权划分和财政体制,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地方事权,就是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中央给予适当补助。近几年,中央财政根据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阶段性任务要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从2007年的7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522亿元,加上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共1705亿元。

反向操作法更符合保障房制度初衷 那么,保障房究竟是建多了还是建少了?张先生表示,不管建多建少,穷人还是买不起。因为它限制了购买范围,而购买范围的台阶又太高。(下转第三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