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G01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G01中国国资报道
 

2012年8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央企业要走在“三个发展”的前面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中央企业要走在“三个发展”的前面

一场绿色低碳革命正在中央企业间悄然兴起,中央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探索与努力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不久前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石化培育环保意识、创新环保技术、将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做法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扬。本报今日发表的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央企的新做法反映了中央企业贯彻“三个发展”理念的新实践。这标志着中央企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正在迈出新的步伐。

什么是“三个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是在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胡锦涛同志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时,首次做出的归纳。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考察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和全世界企业发展规律的新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也为中央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代以来,西方的现代化过程代价巨大,教训深刻。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消耗了比其人口比例高得多的世界不可再生的能源和资源,占据了比其人口比例高得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我国人口多,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不足,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趋强化,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新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到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来说,就是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央企业是各领域、各行业当之无愧的排头兵,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顶梁柱。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中央企业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责任主体和推动力量,这是由中央企业的上述地位和角色所决定的。着力推进中央企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求我们对它们的深刻内涵和提出的时代背景有着清晰认识和深刻把握。

循环发展,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发展,转变为依靠资源循环型发展。它不仅要求我们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我国企业以往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饱受诟病,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循环发展正是对这种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低碳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由于大规模使用碳基燃料,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了40%,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将近一摄氏度。科学家认为,要使全球气候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全球的气温增长必须控制在两摄氏度以内,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全世界要在2050年以前将目前的温室排放气体减少60%至80%,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我国提出到2020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比2005年减少40%到45%。这就要求中央企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制定和实施低碳发展规划,坚持走低碳型工业化道路。

绿色发展,是以一种和谐包容的、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发展的“公平”和“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速度、质量、公平三要素的有机结合,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包容性发展模式之一。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生态环境约束日益严厉,气候变化问题非常严峻,这已对中央企业发展形成了很大制约。绿色发展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央企业谁抢先占领绿色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绿色发展的大势中赢得先机、把握主动。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者之间相互包容,不可分割。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历史潮流,也是中央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中央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未来企业发展潜在的增长点、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在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是中央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期盼听到更多来自中央企业贯彻落实“三个发展”的新消息。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