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野菇不要采
针对多地现“毒菇伤人”事件,国家药监局发布食品安全预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璐
针对多地现“毒菇伤人”事件,国家药监局发布食品安全预警路边的野菇不要采
每到进入夏季,因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事件屡见报端。7月以来,陕西省汉中市发生了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已增至50多人,目前已有7人不幸身亡。无独有偶,江苏省镇江市6位市民吃了山上采的野蘑菇后也发生了中毒,湖北省十堰市、恩施利川市,山东寿光市,辽宁大连等地也都相继发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8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12年第2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公告,在公告中明确指出,餐饮单位要加强原料检查,避免采购和食用野生蘑菇。
夏季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巩培副教授,巩培介绍道,夏季是野生蘑菇生长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雨后山上、公园绿地有很多野生蘑菇,市民千万不要采摘食用,农贸市场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要买,这些野生蘑菇很可能就是致命的毒蘑菇。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介绍,毒蘑菇(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300种,有毒蕈类约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毒蕈的有毒成分十分复杂,一种毒蕈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以存在于多种毒蕈之中。
专家介绍,识别蘑菇是否有毒,主要从它的形态、气味和颜色上来区分。毒蘑菇一般在顶上有凸起的疙瘩肉瘤,柄上有环状物(脚苞),根上有环状托,有苦、辣、酸、麻及其他恶味,色彩鲜艳,采后易变色,多数柔软,浆汁多并浑浊像牛奶。毒蘑菇一般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能使米饭、大蒜、银器变黑。无毒的蘑菇一般生长在矮草丛中或松林地下,盖是扁或圆的,肉厚而嫩,颜色多为黄、白或古铜色,掰开后浆汁清亮如水,不变色,味道清香。
唯一准确可靠的方法,就是专业人员根据蘑菇形态特征的分类进行鉴定,有时甚至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普通市民一般难以辨认。各种“经验”和“土法”都不可靠,这也是目前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吃路边采摘的野蘑菇。
预防毒蘑菇中毒的三大措施
专家说,对于毒蘑菇中毒的预防有三大措施:一是餐饮单位要加强原料检查,避免采购和食用野生蘑菇。由于蕈毒素不能通过烹调、加工破坏,许多毒素还无法检测,有毒和无毒蘑菇难以辨别,目前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食用野生蘑菇。二是消费者不要采摘野蘑菇。对市场上出售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不要采购、制作和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夏季是毒蘑菇生长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监管部门要对有采摘习惯的农村地区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在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在8月发布“蘑菇中毒”预警,提醒市民不要食用不认识或者容易混淆的野生蘑菇。同时,严禁北京餐饮企业采摘、使用野生蘑菇等菌类。在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的预警提示中称,近期正值高温雨季,致使野生蘑菇大量滋生,市民如果不仔细辨别而采摘、食用了毒蘑菇,导致食物中毒,轻者可以造成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可以引起人体脏器受损,甚至引起死亡。
那么,北京市周边的饭店还有卖干野生蘑菇的吗?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拨通北京郊区一家农家宴的老板谢经理的电话,他说:“我们卖的蘑菇都是附近农家自己种的蘑菇。”但是记者还是要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对颜色特别鲜艳的野生蘑菇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