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丝绸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丝绸中国
 

2012年8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将拨款1.2亿元支持茧丝绸业发展

全国茧丝绸综合利用经验交流会在吉林召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全国茧丝绸综合利用经验交流会在吉林召开国家将拨款1.2亿元支持茧丝绸业发展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8月8日在吉林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茧丝绸综合利用经验交流会上获悉,今年国家将拨款1.2亿扶持资金支持茧丝绸产业发展,目前该笔资金已下达。

本次会议是由商务部国家茧丝办主办,吉林省商务厅、吉林市政府承办,吉林市商务局、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协办的国家级商务会议。来自商务部和农业部、有关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的主管负责人、行业商会、学会、协会、科研单位、高校专家代表及茧丝绸综合利用企业代表近16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商务部国家茧丝办副巡视员李朝胜主持。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国家茧丝办主任邸建凯出席并做了主题报告,报告指出了当前茧丝绸行业所面临的形势以及国家茧丝办对下一步工作的部署。

江苏省茧丝办、四川省凉山州人民政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湖州新天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个单位分别代表政府、行业科研单位和企业在会上分享了各自在茧丝绸综合利用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内容涉及桑果、桑叶、桑枝、桑根的综合利用,蚕(蛾、蛹、幼虫、卵)以及蚕沙的综合利用,茧丝材料新用途开发,茧丝绸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新进展。

交流会议打造合作平台

此次经验交流会是我国茧丝绸综合利用现场研讨会的一次重要盛会,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充分抓住有利契机。这次会议的召开正值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向纵深发展和深入贯彻落实《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战略目标的有利契机,对推动我国茧丝绸行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蚕茧丝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水平,加快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形成项目的产业化发展和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茧丝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涉及范围广泛。共有25个省市政府、协会、科研单位和企业代表参与。

第三,交流成果显著。此次茧丝绸综合利用交流会,是在新的形势和产业发展需求基础上,针对茧丝绸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探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同时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我国茧丝绸综合利用发展状况,研讨“十二五”和中长期茧丝绸综合利用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措施。无论是从领导讲话、学术研讨,还是经验交流,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立意高远、文字精练,对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会专家:建议多方支持

通过一整天的交流,与会代表收获颇多,也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第一,打破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思维。蚕不仅是丝织品的优良材料,它全身是宝,它更是促进人类健康的保健品和健康用品,它是中国的特有产业,所以应该向更深更广阔领域研究和发展。第二,打破传统行为,树立合作意识。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在学科和产业发展方面涉及的领域都比较广,除茧丝绸产业以外,还涉及农业、生物、食品、医药、化工、造纸、家居等多个行业。蚕茧综合利用要想发展壮大,单靠本行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注重引导更多的相关行业积极参与,加强行业之间、学科之间交流合作。第三,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政府要根据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适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促进综合利用健康发展,使古老的茧丝绸行业焕发青春。第四,加大资金支持。茧丝绸综合利用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产业,更是一个朝阳产业,它是茧丝绸行业振兴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政府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还要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产品研发资金、成果转化资金、保健品申报资金、产业化扶持资金等等,通过资金扶持把该产业做强做大。

综合利用应坚持四个导向

在当天下午的总结大会上,李朝胜表示,邸建凯司长的主题报告非常重要,各方代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邸建凯司长的讲话精神。此外,还透露今年政府将拨款1.2亿扶持资金支持茧丝绸产业发展,目前该笔资金已经下达。

对于与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李朝胜表示,各方代表建议很中肯,也都抓住了要害,反映了行业的难点和重点,这些建议很多将会转化成国家茧丝办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谈及茧丝绸产业综合利用发展前景时,李朝胜指出,茧丝绸综合利用大有可为,而提高附加值则是综合利用的生命力所在。相关单位在拓展茧丝绸的综合利用领域时应坚持四个导向:市场导向、价值导向、科技专利导向和社会效益导向。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