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投资
 

2012年8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能嘉电:“闪光”文化助推企业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宓宇

浙能嘉电:“闪光”文化助推企业发展

电厂全景陈琦洋/摄

闪光———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情怀,是一种奉献价值的品格。位于杭州湾北岸的浙江浙能嘉兴发电有限公司,将“闪光”作为企业文化的标志和内核,在知行合一的孜孜追求中,绽放出独特而持久的魅力。

作为一个建厂近20年的国有大型火力发电企业,该公司着力为改革先行,管理规模不断跨越,运行维护机组已达到8台503万千瓦容量,源源不断向社会提供稳定可靠电能、推进绿色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浙江和华东地区电力保障和经济腾飞倾扛鼎之力。秉持“文化兴企”理念,该公司长期致力于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闪光”文化,引领企业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有效推动育人兴企,不断强化企业软实力,让嘉电这颗

“电力明珠”不断闪耀文化之光。继获得“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浙江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后,2011年,该公司企业文化案例《“一班一品”班组文化建设》荣获“2011年全国电力行业与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公司总经理戚国水被授予“浙江省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

“闪光”文化紧系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蓬勃发展、持续创新的内在动力———这是浙能嘉电领导班子的共识。

多年来,浙能嘉电紧紧围绕建设“系统最优、全国最好、国际一流火力发电厂”的目标,坚持铸强企业文化第一“软实力”。该公司在2003年初成功导入CIS工程,以“让每一处都闪光”的企业精神为核心理念,实施“闪光”文化系统工程,建立了精神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闪光”文化体系,其核心是鼓励职工在工作中、岗位上体现闪光言行,实现个人价值,推动企业价值整体提升。

在多年实践中,“闪光”理念通过班组文化建设等途径落地生根,已根植于职工思想行为,发挥着育人兴企的积极效应,为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文化保障。作为企业带头人,浙能嘉电公司总经理戚国水更是长期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大力弘扬“让每一处都闪光”的企业精神,立足企业文化“塑人、兴企”两大功能,注重将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在“闪光”理念的指引下,浙能嘉电推行“四精”管理(即管理上精雕细刻,生产上精工细作,技术上精益求精,效益上精打细算),推进生产管理精细化和安全管理标准化,开展经营对标和管理创新。“闪光”文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

国家一流火力发电厂、全国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A级、全国电力行业质量特别奖、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全国文明单位……这是嘉电人在创业征途中取得的一项项值得自豪的荣誉。截至目前,浙能嘉电运行管理机组中有7台次获得全国发电可靠性火电“金牌”机组称号(“金牌机组”为我国发电企业生产运行管理水平的最高奖项,同时,每年20台的获奖数量与申报的近600台相比,更是显得弥足珍贵)。而5号机组于2008年4月4日以连续运行750天的成绩创造了大型火电机组连续运行最高纪录,目前仍保持600MW机组最长连续运行全国纪录。嘉电人在和谐进取、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坚实地迈出每一步。

“闪光”文化推动职工发展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环境下,如何释放职工价值、实现人企共进是企业价值发展的根本动力。浙能嘉电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用“让每一处都闪光”这句深入职工内心的话语,不断促进职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无缝对接”。

浙能嘉电全力打造的“闪光”文化就是充分考虑和尊重职工的精神需求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为职工在不同岗位、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创造和培育“闪光”的土壤和机会,提供“闪光”的营养和平台,充分肯定和适当放大职工的闪光点,使职工自信、主动、高效、快乐地工作,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这是企业对于“闪光”文化核心价值的理解。浙能嘉电把职工精神需求满足和自我价值体现与“让每一处都闪光”的企业精神有机融合,并把职工的这种精神需求外化为职工的闪光点,通过挖掘和展现职工的闪光点,来充分肯定和尊重职工的作用和贡献,从而达到职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浙能嘉电特别关注职工的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该公司创立的培养激励约束机制有个形象的名字———“推拉动”机制:以“能者上”为“拉”,每年浙能嘉电均开展公司级专家动态评聘,给予重奖,通过岗位公开竞聘、中层干部竞争性选拔等“赛马”机制举贤用能;以“庸者下”为“推”,开展岗位绩效评价、浮动岗级制度,倒逼职工自我加压、主动学习。同时,浙能嘉电还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在职工中提倡“四随”学习(随时、随地、随人、随事),通过组织职工技术讲堂、技术论坛、导师在线解答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一位职工能够多途径、高效率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浙能嘉电大力宣传、彰显职工“闪光”点,把一言一行、一事一人的“闪光”由微芒汇聚成光海,释放无穷能量。公司开展的“创先争优闪光言行”和“我身边的闪光故事”征文活动至今方兴未艾,一则则小故事由职工原创,挖掘出职工的闪光点、闪光事,同时也放大着职工的个人价值。公司注重加强职工形势任务教育,以文化促和谐。公司领导多次通过座谈会和深入一线向职工讲形势、找问题,企业报纸、网站等宣传载体不断营造氛围、搭建交流平台,使职工知难不避难,认识危机、树立信心、强化责任,共同在企业价值发展中找准定位、树立目标。浙能嘉电的一位普通职工动情地说:“我们要努力做一个不被淘汰的人,做一个对公司有贡献的人。我们要闪光,我们能闪光!”

这几年,浙能嘉电发展迅速,三期工程的投产、供热项目和机组节能增容改造项目的实施,使浙能嘉电企业价值得到提升,经济增长点呈现多元化,同时也增强了“老”机组的活力。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公司拥有的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讲奉献的职工队伍。在2012年初,浙能嘉电提出了建设“幸福嘉电”的构想,要在继续提升企业价值的工作中,使在浙能嘉电工作的职工“快乐当前,希望未来”!这一目标阐释了企业最根本的追求之一,关注职工发展,关注职工感受,让企业成为职工幸福的大家庭。嘉电人是如此想的,也将如此执着地追求下去。

“闪光”文化彰显国企责任

在强调企业和职工发展的同时,浙能嘉电也秉承着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并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闪光”价值。

作为发电企业,保障社会用电是最大的责任。2008年初全国遭遇冰雪灾害,因缺煤停产的发电量超过4000万千瓦,但嘉电没有一台机组因缺煤停机,没有发生非计划停运;面对2008年迎峰度夏和奥运保电期间浙江省电力负荷缺口300万千瓦,煤、油、运价巨幅飙升的严峻形势,嘉电顶住煤价上涨、多发多亏的巨大压力,实现了保发电不停机的目标,为奥运保电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0年因出色完成世博保电任务,被国家电监会授予“世博保电先进单位”称号。这一件件事例便是对嘉电人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最好的诠释。

浙能嘉电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应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对废气、废水、烟尘、灰渣、噪声的综合治理。提出了实施“火力发电厂废水综合治理零排放工程”,并在全国电力系统率先实现了废水的全部回收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浙能嘉电运行维护的所有机组都已全面实现脱硫,8台机组脱硫装置保持了较高的投运率和脱硫效率,2011年全厂脱除二氧化硫达7.2万吨;2011年7月,5号、6号机组烟气脱硝改造项目完成并与三期机组同步投运,脱硝效率65%以上,将于2014年全面完成所有机组的脱硝工作。

浙能嘉电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大容量变频电机的推广应用,完成机组无电泵启动改造、机组本体优化改造、锅炉微油点火改造等节能项目,大大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2011年,嘉电1号机组实施了汽轮机节能增容改造、锅炉低氮燃烧改造,降低煤耗6克/千瓦时以上,同时实现机组增容10%左右,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大幅下降,从源头上减少了NOx排放量。

浙能嘉电对于公司所在地嘉兴市的环保工作也特别重视。2008年,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为污泥产生量较大的嘉兴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环保问题。嘉兴市政府、市环保局基于浙能嘉电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拥有的巨大优势和发展潜力,委托浙能嘉电作为污泥干化处置试点单位。从项目确立开始,浙能嘉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2011年6月26日正式投运250t/d污泥干化处置系统,至2012年7月18日已累计处置污泥3万吨。国家住建部水专项课题组的领导、专家对该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套系统的成功实施开创了国内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利用污泥干化发电的先河,实现了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多方共赢。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回首过往,嘉电人在“闪光”文化春风化雨的激励中,攻坚克难、创造辉煌;展望未来,嘉电人还将传承、创新“闪光”文化,坚持以“闪光”文化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成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嘉电公司简介

浙江浙能嘉兴发电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嘉兴港区,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占70%股份,山西新兴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占30%股份。公司自有装机容量为两台300MW燃煤机组,同时承担嘉兴发电厂二期工程四台600MW燃煤机组和三期工程两台1000MW燃煤机组的生产管理及运行维护。两台300MW机组于1995年7月、12月投产发电。公司现有职工1100余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