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炒房团重出江湖折射中国经济转型困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温州炒房团重出江湖折射中国经济转型困局
据媒体报道,伴随着新地王的频频出现,沉寂一时温州炒房团又重出江湖,瞄准“降价”楼盘大肆投资。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实体经济不景气,大量资本找不到更有价值的投资渠道,而温州资本对于炒房获利却是轻车熟路。
二是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推动人们储房套利的行为。尽管对于目前房价过高这一问题差不多等于形成了全民共识,但如果物价持续走高,而房价在政府的强力控制下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未来的相对房价就不会像现在人们感觉的那么高。因此,在政府平抑房价而未能控制物价的背景下,炒房实在是资本的一种务实选择。
这两个原因都在指向一个关节点———政府所强力推动的经济转型来得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快、那么容易。
新能源在2010年被确定为政府扶持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列。但仅仅两年的时间,新能源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光伏产业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行业危机。
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已接近破产边缘。其中,国内光伏产业龙头企业无锡尚德于近日被曝出巨亏,其财报显示,尚德电力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仅为0.6%,而总债务却达到35.8亿美元。另一家知名光伏企业江西赛维日前发布的财报也显示了同样的困境: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0.8亿元人民币,负债总额已高达266.76亿元。
严重的产能过剩是造成光伏产业目前困局的直接原因,到2011年,国内已经量产及在建的光伏企业产能已达到了500亿瓦特,而同期的全球光伏总安装量只有270亿瓦特。由于政府的支持甚至是主导,近两年全国爆发式地出现了大批的光伏企业。2010年仅温州新增光伏企业就达到了30家。
光伏产业发展的教训再一次告诫我们,在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多用市场的力量,少用政府的力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少有政府力量的直接参与和支持,但并没有妨碍中国出现了搜狐、百度、腾讯以及阿里巴巴这样的世界级互联网企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绝不仅是产业转移以及寻找替代产业那么简单,更要求人们发展观念以及发展模式的深层次变革。与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相对比,中国无论是在理念、资源和人才上都还没有充分的准备。
就像一辆汽车要在调整行驶中转变会有巨大的风险一样,中国经济要在持续多年两位数的增长中实现转轨,也同样会有着巨大的困难。这其中最大的困难显然是来自理念和行为方面的惯性。这种惯性最直接的表现就体现在:经济增长一遇到困难就希望政府伸手“调控”;一发展新兴行业就希望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
中国经济近30年的高速成长,一个最坏的负效应就是养成了一批喜欢靠“炒房”获利的所谓“企业家”。直至目前,还有许多企业幻想政府能够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让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重新回到10%以上。但现实是,除非像2008年那样大规模增发货币以外,中国经济基本没有可能再回到2位数的增长时代。首先是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已经不能支撑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增长方式,同时,中国已经成长为GDP总量超过7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巨大的基数必然导致成长的相对数减少。
未来日子里,中国企业家必须适应中国经济在7%上下,甚至是更低的速度中成长,必须适应在困境中赚钱和发展。华为、海尔和联想应当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标杆,他们要么去国际市场赚“困难的钱”,要么通过自主研发去赚“困难的钱”,正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在困境中生存和发展,所以,当更大面积的经济困难到来的时候,恰恰是他们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