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G01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G01中国国资报道
 

2012年8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兴际华:产业链融合促央企协同效应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博万斯琴

新兴际华:产业链融合促央企协同效应

“公司就青岛董家口港区建设及物流领域加强合作,按协议的计划,我们将共同打造一个现代物流园,开展散货及其他货品的经营合作,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将在优势上相互促进,形成整体合力,实现强强联合共赢发展。”新兴际华集团总经理沙鸣介绍说。

7月19至21日,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期间组织了中央企业资源整合与业务合作签约仪式。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要求,对于下半年要着力做好的几项工作之一就是整合资源加强合作,提高协同效应和资源配置效率。

专家指出,想要做好企业要的不仅仅是占有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要配置和整合好资源。中央企业需要加强在产业链上的整合,使得其中同类央企在产业链中市场、技术和人才等各类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充分发挥强强联合的协同效应。

强强合作提速增效

“为解决铁路建设资金紧张问题,国资委层面也正协调央企投资铁路基建领域。”据业内人士透露。

因为按照《铁路“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2万公里,今年铁路基建投资应该在6000亿元左右。

面对这笔庞大的投资,只有在央企中强强合作,才能实现资源优势。

6月3日,新兴际华集团与中国铁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工程设备制造、物流贸易和“走出去”等方面加强联系,不断完善合作模式,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和挑战,有效化解市场风险。

据新兴际华集团战略规划部门相关人士介绍,“新兴际华和中铁建通过实施全方位、深层次战略合作,形成产业链合作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做强做大主业。”

新兴际华集团加快了与中铁建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新兴际华集团全面支持和配合中国铁建的生产经营需求,在铸管、钢材、工程机械、特种车辆、职业装及职业鞋靴等领域,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相关人士介绍说,“发挥中国铁建在工程物流系统服务以及铁路物资集成供应方面的优势和新兴际华集团钢铁资源优势,共同探讨钢材加工配送等物流综合服务业务。”

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在与中铁建的签约仪式致辞中表示,“对于和中铁建的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加深两家企业的合作,推动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履行中央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使命和任务。”

提升整体发展质量

对于专业化板块的整合,新兴际华集团深入挖掘同中海油的协同效应,与中海油合作的LNG物流项目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今年年初,新兴际华集团新兴重工公司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在新兴际华集团总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新兴重工所属新兴能源装备公司负责人介绍,2002年之前,天然气储运装备的核心领域被国外公司所垄断,只能支付高额资金购买国外公司产品。现在,新兴能源装备公司构建了天然气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实现天然气领域全套产品国产化,在这一领域基本实现“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目标。

但凡世界一流的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普遍具有持续性资源整合和全球化配置资源这二大特点。

《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这和新兴际华集团的资源战略不谋而合。

从集团所属上市公司新兴铸管日前发布的公告中看到,其拟增发不超过6亿股,募集资金38.7亿元,其中拟以6.7亿元收购新兴际华集团所持新疆资源30%股权和国际实业所持新疆资源30%股权,合计收购新疆资源60%的股权;拟以32亿元实施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的特钢二期工程。

新兴铸管的股票增发,国内相关证券机构分析称,此次股票增发是新兴铸管布局新疆战略的重要举措。

近日,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在沙特阿拉伯与当地的沙特水务技术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新兴铸管沙特有限责任公司”的决议。这标志着新兴际华集团在走向国际化进程中又将迈进一步。

新兴铸管公司人员向记者透露,“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沙特当地水务建设的需求,拟在沙特延布工业城,与当地水务技术有限公司合资进15万吨离心球墨铸铁管生产线项目的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1673.6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3543.81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将为加强沙特与中国的商贸合作关系,提高新兴铸管股份的国际运营水平带来十分利好的消息。”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