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商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商业·管理
 

2012年8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北京到伦敦:李宁公司错失了什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艳蕊

从北京到伦敦:李宁公司错失了什么?

李宁公司发展遇阻,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因为偏离了从公司开创之初一直传下来的“李宁精神”。

那么,什么是李宁精神呢?业内人士认为一是专业;二是专注且坚持。李宁当年的经历决定了李宁公司的这种精神内核。李宁公司这些年又是怎么做的呢?在体育专业品牌还刚刚站稳脚跟的时候,李宁就开始大规模进入休闲产品领域,这势必导致其在减少专业产品上的投入,从而导致在与耐克、阿迪达斯的PK中首先就丧失了制高点。而企业一旦偏离创业者精神,往往就会陷入困境。

一个品牌创立不容易,维持百年更难。现在虽然面对太多的困难,但是从李宁公司自上到下的大幅度改革,还是应该看到希望的。李宁的年纪虽然大了,但是运动员以及商人的心智会越来越强大吧。毕竟,在很多国人心中,运动品牌似乎只有阿迪达斯、耐克,还有李宁。所以他们当时抢占90后市场做法的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抓住一代人,可是现在的格局是太多的实力运动品牌在竞争了。

阿迪达斯的创始者AdiDassler也曾是一名运动员,同时也执著于鞋匠技术,其一生发明了数百项运动有关的专利,这也是世界各国运动员成功穿着Dassler制造的运动鞋在奥运会等赛场上获得成功、进而带动阿迪达斯品牌成长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耐克与阿迪达斯除了在其市场策略的成功之外,对专业性的执著也是其成功的基因。如果就此对比一下目前国内一些运动品牌所处的困境,会有不少启发。

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引入经管理论和知识储备机制,并将此列入战略管理范畴。李宁及其管理团队,不能说不好学,但这种学习,很大程度上带有“恶补”性质,系统性和前瞻性都不可能很到位。公司规模那么大,做到高管位置的,基本都是日理万机,完全靠自己自学和对知识储备进行管理,其实也不太现实,更多是靠长期合作的外脑以及公司的战略管理部门来实施。高管自己再好学,再自学,在这方面都肯定做的不是很专业,处于随意放任状态,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市场竞争需要。

当然,在此,我也想引用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中国羽毛球被判罚时的表态:中国羽毛球队,请收回你们的道歉!因为你们无需道歉。1948年伦敦奥运会英国双人桨出现相同例子,结果却被誉为典范。此外,正如此刻也在被所谓国际规则蹂躏的中国光伏企业、电信企业,饱受汇率波动的中国进出口企业,丢掉幻想,坚持斗争,赢得胜利,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对于李宁公司,正如刘如江在其新书《焕新公司的力量》中所说,经此一劫,李宁很清楚地意识到了掩盖了很多年的问题,而且现在只是盈利下降,而非亏损,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是比较雄厚,市场基本面的信心仍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企业从初创到成熟,再到做大做强,走遍世界,肯定会遇到无数问题,需要过几个非常关键的坎儿,差别只在于能否成功闯关。我不是什么“多军”,也不是什么“空军”,作为中国人,还是衷心希望“李宁”这面旗帜更加鲜艳,永远飘扬下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