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2年8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欧债危机可能导致全球滞胀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欧债危机可能导致全球滞胀

德拉吉放狠话誓死捍卫欧元,欧美股市出现反弹;伦敦奥运开幕,世界与英国一起狂欢。但是,这短暂的提振并不能扭转欧元区和英国经济下滑的命运。“未来无论是欧元区还是英国经济,都将面临不断滑坡的挑战。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缺乏弹性将成为它们摆脱危机的最大绊脚石。”8月3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欧洲走出危机还需时日。”

欧债走出危机还需时日

《中国企业报》:有观点认为,如今欧债危机已经远远不只是欧元解体的可能性问题,它还有可能引起欧洲金融与经济的全面崩溃,进而让整个世界陷入第二次大萧条。您对此怎样看?这场危机有可能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

孙立坚:从数据上看,经济下滑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明显,各国政府都在执行越来越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激发自己的有效需求。我到德国时,更强烈感受到欧洲在努力打开绿色增长之道来摆脱危机困扰。但若最终效果只是流动性泛滥而市场活力依然不足,尤其是结构调整反而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那么,全球同时滞胀的可能性加大。

我以前说过,欧洲货币齐步走的缺陷(各国货币绑在一起)、盯住通胀的单一货币原则(僵硬的货币政策)和缺乏自律的各国财政支出以及自由放任的金融市场交易等,这“三个元素”同时“合在一起”产生作用,欧洲股市大跌、欧元下挫的格局就不可避免。今后,这种情况还会随着各种意想不到的负面材料的浮出(希腊问题以后,可能爆发西班牙问题、意大利问题等)而愈演愈烈。换句话说,只要欧元区不能努力去克服其中一个“缺陷”,那么,欧元必定陷入“新三元悖论”的陷阱。

《中国企业报》:7月下旬,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伦敦投资会议上表示,欧洲央行已经做好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欧元。您认为,欧洲央行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捍卫欧元?有可能遭遇哪些难题?

孙立坚:希腊大选结果暂时给全球金融市场的骚动注入了稳定剂。但是,因为是微弱的胜利而且希腊民意虽然不愿丢弃欧元区这个保护伞,但显然他们又不愿承受财政紧缩的痛苦,所以未来希腊的政见是否与德法合拍还很难说。我认为,摆脱今天危机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强化国际合作带动增长,等软着陆后再严格执行财政纪律。

而要防范的不仅是希腊一个国家,还要防范跟希腊一样的其他国家,尤其是东欧一些不合格国家的加盟。我只担心危机过后德法又打起自己的如意算盘:需要他们廉价的劳动力,需要他们较弱的基本面,以确保货币和商品的对外竞争力,否则德法早就离开欧元区了。

欧元区需要强化财政纪律

《中国企业报》:欧债危机引发的不稳定性因素正影响着全球,包括美国以及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被认为是全球新的增长引擎的新兴经济体都受到了影响,危机当前,欧元区外的其它国家应如何共同应对?

孙立坚:只要欧债问题继续延续,美日经济依旧疲软,那么,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就会持续,新兴市场国家再怎么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都不会改变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问题。所以,未来趋势:先美元日元大涨,危机压力一释放轮到黄金和大宗商品涨,最后是股市涨。

今天,使用欧元背负债务的国家不止希腊一个,还有意大利、西班牙等,今天这些债务主要的危害国也集中在欧元区而没有分散。所以,它蕴含着强大的系统性风险,很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你去看一下今天欧洲银行业的违约风险也在攀升,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国际货币体系依然是美元主导,尤其是危机时候美元升值更加验证这一点。大致而言,在国际贸易结算和储备资产中美元使用占七成,而欧元占到两成多一点,剩下的就是日元和英镑。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分担国际货币体系中受到欧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意义不可小视。

所以,我们救助欧洲就有了理由:一是目前情况非常不乐观,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若无动于衷则会殃及自己。二是政府注资IMF救助欧洲是力图能够同时提高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金融主导权。第三是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外部环境。当然,救助币种的选择非常有讲究,虽然中国式马歇尔计划暂时很难启动。

我个人认为,要走出危机困扰的关键是必须依靠国际合作的方式促成长,然后再强化欧元区财政纪律。否则,阻力和利益冲突会很大。希腊不退出欧元只是短时间避免了一场正在升级为全球流动性危机的大灾难,但是并没有解决实质性的政府资不抵债和经济没有活力的问题,所以,接下来欧元区各国能否达成共识产生有效的合作机制促进增长,尤其是对债务重灾区更为重要。然后强化由增长支撑的财政纪律。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选好标的

《中国企业报》: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会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产生什么影响?

孙立坚:欧债危机加剧对实体经济的直接打击会更大,只不过中国决策层和大众的风险容忍度在经历了2008年后会有所提高,不至于恐慌。对外贸易和外商来华投资确实会受冲击,但今后欧洲进口品、赴欧旅游和留学都会有成本下降的好处。企业走出去关键要选好标的。

比较而言,我认为中国市场活力不断萎缩更令人担心。制造业大国德国依然保持竞争力的秘密值得我们研究:第一,德国欧元与其他欧元区国家相比严重低估从而确保其制造业对外竞争力。第二,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弹性使工资成本随经济周期变化而调整,不存在其他成员国向上的压力。

《中国企业报》:对于订单和欧洲密切相连的中国企业来说,应该注意些什么?

孙立坚:我国贸易顺差出乎意料的扩大在经济下行的状态下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其一,因为投资萎缩不仅用电量下降,而且进口工业原材料和中间品减少一半;其二,进口价格回落,更是促进了没有增长和就业效应的顺差扩大;其三,虽然企业持有美元的动机在强化,外汇占款压力得到缓解,但是今后造成人民币大幅波动的风险将日益增加。

中国目前的状况不是宽松货币能解决的,相反,2003年开始欧美只依赖宽松货币而忽视市场和创新活力的培育,结果走出了通缩却陷入了更严重的2008年的泡沫。所以,当务之急要给企业降低税负,要给创业的年轻人提供支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