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2年8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切勿重蹈“先开发后治理”覆辙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范思绮

切勿重蹈“先开发后治理”覆辙

曾经“鱼虾蟹塘遍地,芦苇蒿草齐腰”的景象只属于记忆,如今的杭州湾,只剩下泛着恶臭的海水和冒着浓烟的烟囱。

造成杭州湾水质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废水排放造成的水质富营养化只是其中一方面。而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以及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才是造成杭州湾水质污染的“罪魁祸首”。资料显示,环杭州湾区域内的各类化工企业在减排上正在做出努力,但是杭州湾水质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

多于210家的化工企业、超过1500万吨的化工产品年产量、近200万吨的污染物质排海总量,环杭州湾的环境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事实上,早在2003年,浙江省政府就制定了《浙江省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将低碳高效高附加值产业作为杭州湾未来发展的方向,把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但是,由于《规划》未能得到严格地执行,一部分高污染的化工企业“鱼目混珠”,进入杭州湾新区这片高端产业带中。

《规划》中“建设生态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已被扭曲,“产业、城市、生态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存在被抛弃的危险,“建成绿色生态网”的发展目标已被“篡改”。大批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过高的化工项目顶着“带动经济发展”的头衔,大步迈进了环杭州湾产业区。

杭州湾面对着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显然已经行不通了。化工企业的高污染、高排放已经超越了杭州湾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选择低碳产业入住,将高污染企业逐渐迁出,是解决杭州湾污染的关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不仅从源头上将污染降低,而且对促进杭州湾地区的产业升级以及行业竞争力的提高都意义重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