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寄望后奥运经济
来源:中国企业报
英国寄望后奥运经济
伦敦奥运村一景
债务危机阴云持续笼罩在欧洲的上空,受其所累各国的经济形势令人堪忧,万般无奈,无论是奥运主办国英国还是各欧洲参赛国均忍痛一再消减比赛经费。对于此次举办奥运会,英国首相卡梅隆则寄望“2012年之后,奥运会能留下一份厚重的遗产”:不仅复兴伦敦东区,也推动英国经济走向繁荣。
英国“精打细算”办奥运
相比前两次,2005年伦敦申奥成功时正是“最好的年代”,英国人本以为这一回将放开手脚、大展宏图,哪想到三年后全球爆发金融危机,欧洲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困境,与欧洲大陆唇齿相依的英国经济在奥运开幕前夕也陷入“二次衰退”。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受国内信贷紧缩、信心低迷和欧元区债务危机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仍将十分缓慢,预测从之前的0.8%降至0.2%,成为2012年经济前景最为悲观的国家之一。为保证低成本融资,英国政府实施紧缩政策,开始了艰难的减赤过程。
因此,这注定是一次“节约”的奥运。伦敦奥组委强调“少花钱,多办事”,将英国人的实用主义应用到奥运上。但即使是处处精打细算,最终的预算还是远超出申奥时提出的计划。
组委会只好殚精竭虑进行“节流”,在场馆建设方面能省则省。在新建场馆中,只有7个为永久场馆,其余的临时场馆将在奥运会结束后拆除,所用建材和其他设备将在其他地方重新使用。“而奥运火炬传递也大规模缩水,从过去全球范围的传递压缩到希腊、英国及爱尔兰,火炬手人数也大大缩减。”
不过,尽管能从场馆建设的一砖一瓦中省下点钱,但安保却像个无底洞,不论投入多少也不嫌多。2007年英国制定的奥运安保政府预算为6亿英镑,2010年新联合政府上台后,将奥运安保预算压缩至4.75亿英镑。但这一数字在几个月后就再度膨胀,去年底伦敦奥组委得到政府新增2.8亿英镑拨款,用于各赛场查验提包、安装栅栏以及进行场馆周边搜查等。然而,7.55亿英镑还是远远不够安保支出。光是安保演习,就需要协调警察、消防、救护等应急部门以及其他机构举行至少10次之多。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负责伦敦奥运会事务的英国政府内阁大臣说:“如果早预料到现在经济低迷的情况,我确信肯定会有人反对将大量公共开支投入到像奥运会这样的工程中。”
“75%的投资都是对未来的投资”
“75%的钱都会投资在赛后会继续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上,比如说奥运村在赛事结束后会变成居民区,有一些场馆会继续保留下来作为当地社区的运动设施,还有一些会拆除,但材料会重复再利用。”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说,“可以说75%的投资都是对未来的投资,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于东伦敦地区的改造。”
据悉,英国政府还统计到,奥林匹克公园产生了价值65亿英镑的建筑合同,其中98%被英国本土公司获得,这些公司中有2/3是中小企业。
此外,六年来参与奥林匹克公园和运动员村建设的工人人数达到4.6万人。目前奥林匹克公园为周边5个区的共8500个当地人提供了工作,其中有10%的人原来处于失业状态,英国政府称,这些人在奥林匹克公园学会新的技能,将有助于他们未来求职。
英国政府还准备借助奥运这个平台,吸引投资、刺激经济。英国投资贸易署计划在奥运期间,在伦敦繁华地段的兰卡斯特大厦设立英国“商业大使馆”,向各国商界人士推广英国企业,“商业大使馆”在奥运开幕当天将举办“中国商业日”。此外,奥运期间,英国商业大使馆将举办18场国际商业峰会,约有3000名部长级官员、企业领袖及政治家将参与全球投资大会及商业大使馆的峰会。
尽管人们普遍期待奥运能给晦暗的经济现状增添一些色彩,但这些笼统的数据最终是否能够形成GDP的增长,刺激程度又有多少,各界判断不一。
高盛认为,游客增加将带动英国消费,加上伦敦奥运会组织者的大笔投资,将给英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带来增长,结束二次探底。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英国经济已连续两个季度分别收缩0.3%。高盛还认为,随着短期消费的结束,奥运会的红利预计将在第四季度逐渐消失。
(摘自《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