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川渝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川渝报道
 

2012年7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宏达集团在制定“建百年宏达、立长青基业”发展战略,实行科学开发利用资源,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同时,把“慈善”两个字写入了发展规划,以“宏则龙腾沧海,达则兼善天下”作为自己的神
  圣使命,将社会责任、公益慈善与公司发展融为一体。

兼善天下:宏达的使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谭丽莎本报记者龚友国

兼善天下:宏达的使命

刘沧龙主席出席“巴比慈善晚宴”与巴菲特合影

宏达爱心车队通过布达拉宫

四川宏达集团公司副总裁刘德山代表公司为玉树灾区捐款

与宏达共生共荣的慈善事业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刘沧龙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宏达的发展,依靠着社会各方面提供资源,因此,我们理应回报社会,多多反哺社会。优秀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仅是实现经济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树立企业公民良好的公众形象,力争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受尊敬的企业’。”

1979年,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之初,在距成都60公里的德阳市什邡县,24岁的刘沧龙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用500元起家,创建了一家小作坊式的企业———民主磷肥厂,用土法生产普通过磷酸钙。

此后,宏达走过了艰辛创业

(1979—1985)、对外联合(1986—1992)、改型转型(1993—2001)和快速发展(2001年后)四个阶段,历经小作坊———工厂———联合总厂———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公司———集团公司———跨国集团公司,一步步成长壮大,铸就了自己的辉煌。

不断变革创新的企业发展思维,与时俱进、精准超前的发展理念,对环境和资源的前瞻性考虑,使宏达历经30余年的风雨历程之后,成为位列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全国优秀民营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和四川省重点培育的大企业大集团之一。

如今的宏达,已发展成为有总资产近500亿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亿元、实现利税30多亿元的一家集多金属矿山开发、多金属冶炼、磷化工生产、金融投资、房地产开发、国内外贸易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国际企业集团。旗下有员工近2万人,国内外成员企业近50家,控股2家A股上市公司。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刘沧龙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宏达的发展,依靠着社会各方面提供资源,因此,我们理应回报社会,多多反哺社会。优秀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仅是实现经济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树立企业公民良好的公众形象,力争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受尊敬的企业’。”

为此,宏达集团在制定“建百年宏达、立长青基业”发展战略,实行科学开发利用资源,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同时,把“慈善”两个大字写入了发展规划,以“宏则龙腾沧海,达则兼善天下”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将社会责任、公益慈善与公司发展融为一体。

早在创业初期,宏达集团就积极投身于农村危房改建和农村基础教育的慈善事业。

1999年至2003年,宏达捐资2270.9万元修建或改善农村中小学校舍、资助农村贫困学生读书,捐资2120万元修建农村村道。

2004年,宏达捐资800万元在四川省什邡市为该市1725户农村无房、危房户新建住房,解决农民无房户的基本生活需求。

2005年,宏达在云南捐资1.73亿元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四川分五年无偿捐资1.1亿元建设了什邡“宏达新村”。

2007年,宏达为四川甘孜、阿坝藏区等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医疗、公益事业等捐赠850万元。

2008年,宏达为西藏、青海、四川藏区光彩事业和扶贫工作捐赠1051万元,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捐赠24299万元,为四川新农村建设捐资200万元,为中华红丝带基金捐赠5000万元,在自身也受地震灾害影响的情况下仍旧向四川捐助530万元支持抗震救灾。

2009年,宏达为民政部“明天计划”、天诺慈善基金、“农家书屋”工程、什邡灾后重建公益慈善事业、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捐赠3374万元。

2010年,向什邡新农村农房建设捐款7000多万元,向全国农村3000个光彩书屋捐赠近300万元,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向云南省抗旱救灾捐款300万元,向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爱心中国”捐款100万元,向中国财政科学研究捐款100万元,为西藏环境保护建设和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捐款60万元。

2011年,宏达集团向什邡新农村建设捐赠2000万元,为云南基础设施建设(抗旱)捐款500万元,向藏区旅游文化国际化试验区(红色革命旅游保护)捐款500万元,在全国工商联“光彩事业新疆行”活动中捐款300万元,向“共铸中国心”公益项目捐款300万元,向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及四川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分别捐赠100万元,为井冈山革命老区、巴中革命老区、川商光彩助残公益项目、西藏环境保护事业共捐款200万元。倡导“西藏幸福暖冬万里行”活动,号召全社会为西藏地震灾区群众捐赠御寒物资,宏达集团捐赠了价值80万元的5000床国标一级棉被,并负责将这些棉被和其他物资一起运至西藏灾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2011年至2013年,宏达集团实施资助振兴西部教育公益项目,每年50万元资助云南省怒江州2批高中骨干教师赴四川知名中学培训。

2012年,宏达集团已向新农村建设、社会公益事业捐赠2240万元。

……

此外,宏达集团还建立了“福利基金”、“沧龙基金”及“宏达育才奖助学基金”,每年筹集近500万元,用于职工家庭困难补助、大病医疗补助,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资助生活困难优秀大、中学生等。

作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宏达集团迄今已累计完成各类捐助近7亿元。

震不倒的宏达新村

2005年3月,为响应党和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号召,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宏达集团在四川什邡分五年无偿捐资1.1亿元建设“宏达新村”,以此改善和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刘沧龙在“宏达新村”项目启动暨奠基仪式上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我希望城乡全面小康和社会和谐协调能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主题。因为在中国,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业是我们的‘母亲产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小康;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作为一个企业家,我始终坚信:优秀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仅是实现经济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要兼济社会效益。”

“宏达新村”工程建设正是这一价值理念的真实体现。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宏达新村”在什邡师古镇的田野上拔地而起。蜿蜒流淌的小河边,一排排白墙红瓦的三层小别墅,一条条宽阔整洁的街道,令城里人也羡慕不已。

2008年5月,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身处“极重灾区”的宏达新村却完好无损,住进宏达新村的900多户农民幸免于难,没有成为灾民。人们称赞道,这是“震不倒的宏达新村”!

然而,汶川特大地震却导致宏达集团在德阳市境内地震断裂带上的工业企业,特别是磷化工产业遭受重创,造成全集团112人遇难,372人受伤,1人失踪,1800余名员工无家可归,受灾员工总数达5900人,受灾人口总数达13550人;783560平方米厂房坍塌,8617台设备受损,原料、成品及现金等折合损失11703万元,合计财产损失76829万元。

令人十分感动的是,在企业自身严重受灾的情况下,宏达集团还率先捐助现金530万元,支持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同时,宏达集团还坚毅地向社会做出“不停产、不减产、不裁员、不降薪、不欠薪”的“五不”承诺。

在做好遇难职工的抚恤工作之外,震后宏达集团又投资7亿元,以最快的速度为地震灾区房屋垮塌的员工修建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宏达新城”,职工只需缴纳建筑成本的40%即可入住,相当多的老职工和普通员工从中受益。当他们搬进宏达新城漂亮的住房时,不少老职工老泪纵横、激动不已地说:“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

把爱心送到全国各地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个集“边疆、峡谷、民族、宗教、贫困”和资源富集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全州四县均为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

为了帮助怒江培养人才,从根子上消除贫困和愚昧,宏达集团实施了资助振兴西部教育公益项目,从2011年至2013年,每年斥资50万元,资助云南省怒江州2批高中骨干教师赴四川知名中学培训。除所有费用均由宏达支付外,宏达还全程安排专人负责云南参培教师在川期间的吃、住、行和培训活动。

2011年4月,经过多方努力和精心准备,云南怒江州第一批10位教师在怒江州教育局副局长段建生的带领下来到成都,参加宏达集团为他们安排好的为期两个月的培训课程。由于很少出远门,初到成都的老师们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兴奋,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机会难得的培训之中。

目前,宏达集团资助怒江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已经顺利开展了三期。通过在四川知名中学的培训实践,怒江的老师们对这种多层次、组合式的培训非常欢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了6.8级地震,邻近的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定结县、亚东县等地受灾严重。虽然民政部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向灾区紧急调运了帐篷、棉被、棉衣,但受灾面过大,且受灾地区海拔高、气候恶劣,冬季就要到来,广大农牧民这个冬天仍然缺衣少被。

2011年11月21日上午,位于成都闹市区的宏达国际广场上,“宏达集团西藏幸福暖冬万里行”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四川宏达集团宣布将向西藏定结县灾区捐献国标一级棉被4000床,向四川阿坝壤塘县贫困地区捐献国标一级棉被1000床,总价值80万元。同时,向社会发起号召:为了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请大家把家中闲置不用的御冬衣物捐赠给西藏地震灾区的藏族同胞,宏达集团将赶在大雪封山前将这些爱心衣物送往西藏,分发到受灾的藏族同胞手中!

刘沧龙曾说:一个人的慈善或许不能称作慈善,一个企业的慈善或许也不能称作慈善,当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能带动一群人或一批企业做慈善,那才叫做真正的慈善!

从12月3日出发,宏达幸福暖冬万里行车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克服了在青藏高原长途跋涉的颠簸、缺氧和严重的高原反应,终于在半个月后将4000床棉被和成都市民捐赠的5200余件棉衣棉裤送到了定结县灾区。

“慈善就是一个支点,企业在杠杆的这头用力,杠杆的那头就能撬动起整个和谐社会。”刘沧龙由衷地说。

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

“一个好企业与一个伟大企业的区别在于:一个好的企业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刘沧龙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宏达人自上而下达成的共识。

宏达集团始终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自身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把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多层次渗透于《宏达集团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宏达集团战略发展报告》、《宏达企业文化大纲》和《宏达集团社会责任报告》,使之成为企业的行为准则、决策依据和管理氛围,最终成为宏达集团现代企业创新管理模式与创新成果。刘沧龙已经成功地把社会责任培育成了宏达的核心竞争力。

2008年12月,宏达集团的《民营企业以科学财富观引领的社会责任管理》荣获“第十五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刘沧龙结合宏达30多年经营管理实践,在集团全力倡导践行“十大社会责任”:

一、改革创新,做大做强;二、创富纳税,诚信守法;

三、提供就业,关爱员工;四、品牌塑造,团队成长;

五、环境友好,节约资源;六、反哺农业,共创和谐;

七、扶贫济困,热心慈善;八、义利兼顾,德行并重;

九、修身立业,传承文明;十、百年发展,基业长青。

在致力于发展慈善事业的同时,宏达集团还积极在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先后在云南兰坪、四川凉山、西藏墨竹工卡和新疆喀什等少数民族地区累计投资100余亿元兴办企业,给当地带来了增加就业、富民惠民以及促进财政增收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宏达集团计划“十二五”期间,在西部地区投资650亿元建设重点项目,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责任成就“绿色梦想”

宏达集团的工业板块主要从事多金属矿山勘探及开发,多金属矿产品选冶及综合利用以及磷化工、天然气化工、新型建材等生产经营。在全球资源总量有限的前提下,宏达集团本着珍惜资源、对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多年来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了“科学采选、精细加工、综合提取、回收利用”的产业化模式。

早在十多年前,宏达集团研究出的“冶化结合”新技术,使得原本单一的磷化工衍生出了有色金属冶炼,二者形成了原料的互补,不仅改变了单一产品的格局,增强了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而且带来了宏达工业体系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副产品优化、产业链条拉长和新的经济利润增长点,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宏达股份上市的核心技术就是自主研发的“冶化结合”等多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形成了锌-硫-磷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的新产业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冶锌副产品硫酸的出路和磷化工生产所需硫酸来源这对难题,同时充分利用冶炼产生的锌渣提取贵稀金属,再将最后余留的废渣和化工的废渣磷石膏,用作生产建材辅料石膏板、砌砖和水泥添加剂。由此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加了新的利润来源,实现了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成为行业竞争的比较优势和独门功夫。经环保部门验收,宏达化工、冶炼的循环用水均达2类标准(可养鱼),“三废”达到了零排放。对开发中的矿山露天采场,始终坚持“开发一片、规划一片、恢复一片、绿化一片”的方针,实现当年开采当年恢复植被的目标;对已开采完毕的矿山,均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来恢复地质生态环境。

在“与蓝天碧水相伴,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的引领下,宏达集团多年来坚持以技术创新和优化升级,实现环保循环、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等科学发展目标,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道路。在冶金、化工项目上,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法规,坚持并做到了新装置的建设充分注重污水、废气、废渣、余热的综合处理与利用。近十年来,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40多项行业领先的科研成果(含5项专利),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回眸宏达30多年所走过的道路,人们发现,宏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胜利,也不是一个项目或一个产业的成功,而是多年来在科学财富观引领下、用心打造以社会责任管理为核心的特色企业文化,它所形成的企业的外在形象力和内在文化力,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真正秘诀。宏达集团创始人刘沧龙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四川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中非商会副会长中华红丝带基金理事会副会长·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中华慈善奖·改革之星———影响中国改革30年30人·与共和国60年共成长60位中华儿女商界英杰·祖国的华诞———影响中国公益的60位杰出慈善家·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光彩事业奖章获得者·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十大慈善家·中国慈善事业特别贡献奖·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中国最佳社会责任奖·中国有色行业有影响力人物·中国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功勋人物·中国改革开放30年120名经济人物·30年中国品牌优秀人物·中国企业十大责任领袖·中国十大社工人物·中华商帮影响力人物·中国创新企业家奖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