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川渝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川渝报道
 

2012年7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2007年春天,温家宝总理写了一首诗,叫《仰望星空》,他认为我们的民族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更有希望,“仰望星空”换一种说法就是要有远见,要登高望远,要有国际的视野,要有很宽广的胸怀,要有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们的企业领袖,企业精英,我们这些人如果能够登高望远,随时能够保持一些清晰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一些判断、努力,真正地把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关系处理好了,把握好了,那么中国的经济甚幸,中国企业家甚幸。———汤继强

向西,是高地———专访青年经济学家汤继强博士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龚友国

向西,是高地———专访青年经济学家汤继强博士

汤继强王瑞林/摄

天府软件园

全球20%的电脑在这里制造,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这里测试,全球70%的苹果平板电脑在这里生产。全球每四台手提电脑中,将有一台产自成都。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超过100家,全球软件前20强中有13家、服务外包前100强中有20家在区内设立了分支机构。这些数据让人惊讶。小小中国西部城市的一个高新区,竟能吸引如此多世界巨头在此安营扎寨?2012年7月23日,青年经济学家汤继强接受本报专访,解读高新区发展的机遇和路径。

高端支撑未来创新助力新区 《中国企业报》:过去人们提到西部,就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而今的天府新区更是如火如荼地展开建设,我们也发现,产业和人才都在往西部聚集,您如何看待新时期西部地区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

汤继强:7月14日,温家宝总理到四川调研经济工作,希望四川要走在西部大开发的前列,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在欧债危机蔓延,CDP增速3年来首次破8的环境下,成都今年上半年却实现了外贸进出口的逆市“飘红”,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6.94%,远高于8%的同期全国整体进出口增长速度,出口增幅更高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应当说,这是国家当年确定西部大开发国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西部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

从全国或者全球的格局来看,西部应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之所在,也是使我们腰杆更硬的一个支撑所在。目前在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20%区域,集中了中国80%的财富量。中西部地区在我们国家经济财富的占有率上是相对偏低的。但西部的崛起应该说能够改写这样的状况。这样的话,中部、东部、西部的区域不平衡也会通过产业的发展去荡平、抹平,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的稳定,国家的稳定又能够导向国家更好的、向上的发展,所以,把握西部的机遇,也就能够把握住企业、企业家未来发展的机遇。

《中国企业报》:从中国资本市场上传来的消息是,近年来上市公司取得同样的利润要消耗比以往多得多的资本。还有一个市场统计数据,中国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已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不足10%,上升到2010年70%左右,面对现阶段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土地的刚性约束等现实,未来的新区建设应该如何走出困境?

汤继强:从产业发展上讲,30年来的新区建设,几乎吃尽了中国工业化史上所有低处易摘的果子,无论是廉价的土地也好,巨大的人口红利也罢以及环境的消耗和良好的国际贸易大环境。而未来的新区发展,我们将不得不面对采摘地势相对较高森林里果实的现实。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全球经济大潮中不可预知的“黑天鹅”效应———可能是主权债务危机,也可能是更加恶化的外部需求环境,我们都不应当有太大的惊讶。在未来如此紧迫的压力之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转型发展,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的内生增长。

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对于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产生了两大对立的经济学路线,一个是强调财政政策的学派,一个是强调货币政策的货币主义,但两者都是危机清理经济学,根本的局限性在于短期性。因为财政刺激的赤字,准确地说是政府借来的钱最终是要还的,无论是对国内的债权人还是国外的债权人。就像目前我们看到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最终是要压垮经济的。货币政策也不是救命稻草,因为货币本质上是债务,把一个国家作为整体看,所有的债权人和债务人相互抵消,是一个货币中性的概念。只有新的发明才是长期促使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因。

所以,未来的新区建设要勇于攀登技术创新的“高原”,这需要我们有强健的体魄,也需要有更加坚定的勇气,更体现了采摘果子的难度。同时,我们仍然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办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新区。这个话正面讲可能显得太宽泛而无实际内容,如果从反面讲就会印象深刻了———封闭起来发展产业,就好比是“零和博弈”的赌博游戏,没有根本的增加值,至多是一种自娱自乐。当然,对外开放也不是过去那种“捡到篮子都是菜”的做法,需要加以改良———大规模承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转移。

《中国企业报》:2012年6月26日,《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五年的时间将培育企业上千家,新增创新产业载体过百万平方米,聚集人才超10万,也就是说到2017年,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超2000亿元。这正好印证了您说的“产业高端转移”的发展趋势,您又是如何看待高新区定位互联网的这种产业选择呢?

汤继强:正如我刚刚所讲,高端产业支撑新区的未来。截至2011年底,成都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63家,占四川省的40%以上、成都市的50%以上。引进了英特尔、德州仪器、戴尔、联想、GE、EMC、富士康、IBM、诺基亚、赛门铁克、西门子、马士基、莫仕连接器等一批全球高科技产业项目。从1991年至今,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成都高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态势明显,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提升80.6%。

成都最适合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因为它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西南地区的通信枢纽,是继北京、上海、深圳之后的第四大通信技术及设备研发中心,通信产业发展、通信服务能力在中西部地区居领先地位,在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方面具有产业、人才、科技、研发、应用、市场、专业服务、基础设施等综合优势。

“产业发展是高新区的生命线”、“与企业共同成长”,成都高新区把这种产业理解为“高端”产业,这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决策,以高端产业为依托的高新区,能够吸引更高端人才,更高端的项目。这里不是工厂,而是智慧凝结灵气汇聚之地,高端支撑未来。因此,高新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地,形成创新动力强劲、产业环境优越、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之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中国企业报》:6月12日,成都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政府全额出资,以市场化、专业化方式运作的成都高新区创业天使投资基金正式启动。成都高新区在整合政府、企业、机构等各方优势资源基础上,正式实施“天府之星”创新创业企业成长培育计划,同时设立首期规模为8000万元的成都高新区创业天使投资基金,积极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人才特区”和“创业智慧集散地”。我们看到,除了以上所说,引入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外,成都高新区的一个法宝是培养自己的中小企业。但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遭遇融资难的问题,高新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汤继强:如何寻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突破,是我始终放不下的一个课题。随着调研的深入,“统贷统还、风险共担”的融资新思路,提上了成都高新区的议事日程。成都高新区自创的梯形融资模式则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动力。

一家中小企业想要贷款,银行不理你,觉得业务太小没有做头。如果有100家中小企业要集体贷款,银行就会对这笔大业务产生兴趣,主动上门。

“梯形融资模式”实际上是“捅破了蒙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一层纸”,政府也有了更明确的着力方向。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生长周期,大家都清楚什么时候政府该多支持一点,什么时候引进风投介入,什么时候适合银行、担保进入,什么时候可以实行债权股权融资,什么时候能改制上市。

成都高新区内的企业可根据发展阶段不同,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所需资金:在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器里,刚入驻的创业工作室,不仅可以免费利用已形成的软件公共技术主平台等技术服务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和创业风险,还有机会获得几万到20万元不等的“天使基金”无偿创业资金支持。

在政府资金扶持下度过高风险初创期的企业,则可能获得高新区引进的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实现企业“质变”的飞跃。当企业有实力扩张时,亦可通过成都高新创投和成都高新科技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获得中小企业打包贷款、“信用担保”等融资方式的支持。

产业兴则城市兴新区改变中国 《中国企业报》:远在西汉,中国有六座城市是重要的中心城市: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长安当时是首都,今天变成了省会城市,邯郸和洛阳今天变成了地级市,宛就是今天河南的南阳市,临淄就是今天山东的淄博市,它们都是地级市,成都还是一个中心城市。隋唐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四大名城:有长安、扬州、成都、敦煌,大家知道长安今天变成了省会城市,成都依然是中心城市,扬州今天是地级市,敦煌除了壁画,可以拿出来称道的也很少了。为什么成都总处在中心城市这么一个地位? 汤继强:这个问题就涉及产业与城市的发展关系问题。而成都这个城市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包容性,同时城市的发展与这座城市本身所富有的产业基础是有关系的。 那个时候成都出了很多的伟大人物,包括李白、杜甫、岑参、高适、薛涛都在这片土地生活过,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文明成果等,更早一点的还有司马相如、杨雄、王褒等,出现了这样一些文化现象、很繁荣的阶段,是什么支撑了它?是我们的第一产业农业,第一产业的技术是什么呢?是因为我们有都江堰,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成都平原,也就是外界广为称道的“天府之国”,我们有这样一个产业基础做背景,支撑了我们历史的辉煌。是什么为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动力?是产业。所以,产业的兴衰与一个城市的兴衰是密切关联的。 产业与城市到底是何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家可能认为产业最重要,环保学家可能以为城市和环境才是中心。印刷术、工业革命、计算机的出现,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次产业的提升或变迁,都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全新动力,也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我认为,产业与城市的发展关系就是,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衰则城市衰。如今,成都不断地迎接创新,不断地敞开怀抱,不断去就接受新鲜的东西,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新,把握产业升级互动。因此,成都能够一直保持它的“西部中心”地位。 《中国企业报》:天府新区规划,包括建设用地650平方公里、人口600万都略大于目前的成都中心城区。如此巨大的产业规模,它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解决呢? 汤继强:跳出城市与农村的难解悖论,以“立体构建”产业格局为先导,找到新的城市化路径非常重要。成都的产业定位于“立体构建”,而非简单的“垂直整合”。如果说垂直整合是“克隆”某个产业的话,立体构建就是“克隆+创新”,不光要引入产业链,更要将产业链做粗做长,将城市化步伐融入产业整合的进程。 城市化路径需变革,天府新区确立了一个重要规划理念——“产城一体”。高新区正在打造的“天府新城”正是“产城一体”的最佳样本。其中,住房在整个建筑体量中所占的比重约1/3,产业用地占2/3,合理的布局让这个产业新城告别 “人流潮汐”和“空心城市”,形成居住、工作、生活一体化的全新城市格局。 现在,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正在成都清晰可见,“十二五”期间,支撑成都高端产业发展的势头会更为强劲。产业转移自有其规律, 而成都正在常规产业转移进程中,走出一条跨越式转移的路径,那就是跨越简单的加工转移,直奔核心制造和研发“‘微笑曲线”高端。 《中国企业报》:您能举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产城一体”概念以及它的意义吗? 汤继强:2012年2月28日,“百年邂逅——2012年毕加索中国大展”正式开幕。高新区“成都当代美术馆”迎来了毕加索真迹56件,其中油画48件、雕塑7件,同时还有记录毕加索难能一见的50幅高清照片以及纪录片。总价值超过6.7亿欧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史上最昂贵的作品展览。展览延续至5月1日,引起业内关于加强当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国内艺术作品如何走向国际以及产业和艺术方面问题有效的思考和全面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国际大师走进成都、高端艺术走进民间,成都市民能够直接“对话”世界高端艺术,享受这一场华丽的艺术盛宴。 因此,天府新区建设的核心理念不是过去的老路把新区当做工业园区、开发区等来规划,而是要按照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将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等进行综合规划,建设以产业为主导、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新城。而成都高新区将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着力提升国际化、现代化水平,立足高端产业搭建产业平台,在此基础上再优化环境,做好配套高端服务业,国际人才汇集更是让高新区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之城”。 如今成都成为美国《福布斯》榜上未来10年发展最快城市之首,更是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休闲之城,让你“来了就不想再离开”。高新区也已然从一个道路比上青天还难的不毛之地,变身成为一座时尚新城。 这就是“产城一体”以及“产城一体”带来的城市与产业共同发展。 《中国企业报》: 2011年,国家批复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规划,整个中国版图上出现了多个各具特征的新区,新区建设囊括了从东部到西部的一切地方,包括两江新区、珠海横琴新区、舟山新区、天府新区、西咸新区、兰州新区、贵安新区、郑东新区、济南新区……新区是不是正在成为中国发展模式变革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能否对未来的新区建设做出一个预测? 汤继强:答案是肯定的。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预测中国将在2027年赶超美国——这是目前预测的最早时间。如果这一预测是正确的,那么毫无疑问,这个赶超仍然取决于未来的中国新区建设。 2011年接近尾声的几天里,承载千年荣光的天府新区浩荡起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150个项目同时破土动工,尽管我意识到它只是中国众多非凡新区中的一员,但令我印象深刻,它也必将成为最伟大的新区之一,在这里东部和西部终于相遇,它们遥相呼应,呼应的是这样一个确信的事实——新区建设早已触目惊心地改变了中国,并将继续改变中国的未来,无论是改变的规模还是改变的速度,都是如此。 在科技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像成都这样不沿边、不靠海城市发展的劣势正在弱化:人才来了,资金也来了。观察整个中国,东部的发展在变缓,中部在趋稳,而西部的发展却在井喷。正是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决定着未来的竞争。这种竞争,将由单一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为城市群、城市带之间的竞争,而且会愈演愈烈。此次,国家在《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将重点城市新区单列出来,详细规划,重点发展,就是顺应这一规律;希望通过新区带动城市群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个西部和中国的发展。 由是,新区改变中国。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