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艰难撑起“创新”天空
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布小微企业艰难撑起“创新”天空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在种种不利的局面下依然撑起了一片“创新”的天空。
李先生(化名)怀揣着对锂电池的梦想,带着他自己研发出来的3项锂电池专利,跑到了安徽开设了一家锂电池工厂,算上他,技术人员有5名,生产工人有20名左右。这是典型的小型科技型企业。
李先生的想法显得有些超前,锂电池市场发展至今,市场容量并未得到爆发式增长,这使得李先生举步维艰。尽管如此,仍有多家大型企业看上了他的技术。
7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新产品的70%是中小企业创造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不能忽视中小企业或者是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活力:来自科技成果转化
靠着自有的3项专利,李先生在经过不断的调试失败之后,产品马上被市场认可。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锂电池在国内是一流的。我们已经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就是在南京的一个客户的产品上已经使用的动力锂电池安全阀,专利证书已经寄来了。今后我们的产品都要用的。”此时的李先生很自信。
南京的一个客户给了该公司20多万元的订单,生产太阳能路灯上使用的锂电池,总共1000组。
该客户说:“公司大小不是关键,使用该公司的技术,可以使锂电池寿命达到5年,节约了自己的更换成本。”
伴随着幸福而来的是烦恼,“国家相关部门想给我们一个1000万元的订单,但我们消化不了,公司规模还是太小了,产能跟不上。”李先生说。
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主要体现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据记者了解,在大庆、胜利等油田,已开始应用北京一家中小企业的技术来解决油中含水量大的世界性难题,能提高石油单井日产量2.3吨,实现了“以砂增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曾对记者表示,事实证明,像联想、华为、阿里巴巴等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的企业,无一不是从小企业脚踏实地地成长起来的,现已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现在地方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今后扶持资金应该会更多。
在中央层面,去年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目中,有关部门共支持了41个民营企业项目,占总批复项目数的38%。
小微企业之困:筹款不易,人才易断档
去年,在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共支持了17个民营企业项目,安排国家资金8亿元。
这对于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99%以上,高达1100多万户的小微企业来说,有些杯水车薪。
“尽管政府很支持我们,但最多能给我们贷款的数额也就在100至200万元。而现在,我至少需要500万元才能够进行扩大再生产。”李先生说。
在北京,一家太阳能发电设备公司,至今仍然要依靠该公司的总经理陈先生的另一家IT公司进行输血维持。
“半年过去了,订单才只有20多万元,已经购买了产品的客户都说产品不错,能有效降低公司的电费开销。但国内市场需求还没有打开,只能挺着。”陈先生说。
李先生没有陈先生还有另一家公司输血的幸运。无奈之下,李先生准备把工厂搬到江苏。因为李先生在当地的客户向当地政府做了推荐,当地政府对此很重视,准备给李先生提供贷款1000万元,而且是低息。
张晓强曾表示,创业投资资金等方面要把小微企业放在重要的位置。还有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工具上,既重视大企业的融资需求,也要重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小微民企一个更大的问题在于人才断档上。李先生直言:“公司就靠我和另外几个人撑着,没有新的人才补充进来,缺乏持续性。一旦我们的创造力不够或者人才流失,作为靠创新求生存的企业来说,就将意味着倒闭。”
陈先生也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当初成立太阳能发电设备公司时,有近10个研发人员,现在已经走了4个,幸运的是,核心的研发人员还在。
更令人忧虑的是,很多地方的就业报告显示,超半数的应届毕业生不愿“委身”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