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一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一周
 

2012年7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企业一周新闻榜(2012.07.24—07.30)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中国企业一周新闻榜(2012.07.24—07.30)

新规下闽灿坤B或成退市第一股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第一财经日报》7月30日消息,截至7月27日,闽灿坤B的最新收盘价为0.61港元/股。至此,闽灿坤B的股价已经连续15个交易日低于面值。深圳证券交易所今年6月28日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中规定,仅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不含停牌交易日)每日B股股票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其B股股票将直接终止上市。

点评:有分析人士称,在接下来的5个交易日里,闽灿坤B已无力回天。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闽灿坤B缩股、增持等方式均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在二级市场将公司股价拉升至面值之上,成为闽灿坤B免遭退市的唯一出路。然而,股价连续跌停已经封杀了在二级市场技术上挽救公司的最后希望,假设闽灿坤B下周天天涨停,也逃脱不了退市的命运。

吴长江力阻经销商设立新品牌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网易财经7月27日消息,在雷士经销商欲设立新公司、董事会迟迟沟通无果之际,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接受网易财经电话专访时表示,会尽力说服经销商不要设立新品牌,“如果他们一定要这样,我绝不会去参与新品牌的管理”。吴长江说,经销商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希望其用过激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对于自己近期能否回归董事会,吴长江称这是董事会的决定,自己没有参与这两天的董事会会议,所以并不知情。

点评:近日雷士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雷士惠州、万州工厂以及总部复工,但要求集体加薪;二是雷士经销商和供应商在广东中山召开了“运营中心联盟公司”成立大会。业内人士表示,雷士目前军心已乱。在创始人与投资者管理权之争的主要矛盾之后,员工、经销商、供应商之间的利益诉求开始显现,诸如跳槽、加薪、建立新品牌等事件,均是次要矛盾激化的体现。

大批中国企业退出伦敦奥运赞助商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东方财富网7月27消息,从北京到伦敦,随着奥运主场的转移,TOP赞助商中的中国企业阵容也随之改变,尤其是大陆企业出现了大面积撤退的情况。在2008年,以联想领衔,中国企业组成了庞大的赞助商兵团,其中不乏中国银行、中国移动等一大批“中字头”的全球500强巨头,伊利、海尔等数十家赞助商或供应商也极为抢眼。但在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进入TOP赞助商的中国企业屈指可数。

点评:相比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企业的赞助热情减弱了许多。在处于赞助等级最顶端的奥运全球合作伙伴方面,只有宏碁一家是来自中国的企业。奥运举办城市和企业目标市场定位是否吻合是考虑赞助与否的首要条件,脱离市场的宣传,投入再多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中国企业此次大面积撤退与业绩并无太大关联,而是中短期的营销目标及长期的市场战略所决定的。

中储粮小麦收储被指排挤民企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经济观察报》7月28日消息,对于河南省的1000多家民营粮企来说,今年的托市收购行动暂时与他们无关。对于民企参与小麦托市收购,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先是6月下旬的“明确拒绝”,到7月6日则表示将把74家通过审核的民营粮企、粮库改为参与小麦托市收购的“延伸库点”;7月19日,给出的最新说法是,需要经过最终审核,才能确定这些民企是否有参与小麦托市收购的资格。

点评: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储粮的新举措是为了改善近几年民营粮企、粮库粮食品质差和“出库难”、“转圈粮”的局面。但是,这些措施未免有些“一刀切”。河南民营粮企、粮库存在的诸多问题,最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和地方粮食主管部门监管严重缺失,如果把问题出现的原因全部归结到民营企业头上,不仅有失公允,也与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明显不符。

黑龙江龙煤集团计划减员1.2万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中国经营报》7月28日消息,作为黑龙江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的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煤集团”),已经开始总计1.2万人的“减员计划”。龙煤集团2012年上半年企业盈利下降约80%,在此基础上,龙煤集团预估亏损额将达到8亿元人民币。龙煤集团内部数据显示,2011年龙煤集团的年人均收入为3.92万元。按此计算,龙煤集团每个月至少支付8亿元以上用于职工开支。

点评:龙煤集团这一计划源于煤炭行业当下的经营困境,折射出的是整体下行的宏观经济环境。今年以来,煤炭行业遇到近10年未见的困难形势,主导产品价格、销量均大幅下滑,使得许多煤企从多年的盈利开始走向亏损。龙煤集团的困境体现了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煤炭市场较好的时期,企业没有完成转型,到了经济下行时期,企业需要结构调整,又缺少资金。

鄂尔多斯超过三分之二煤矿停产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华夏时报》7月28日消息,鄂尔多斯煤矿兼并重组到6月底已经基本完成任务,但企业法人代表等变更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鄂尔多斯全市306座煤矿中目前只有101家在正常生产,当地煤炭局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救市。“为了救市,市煤炭局已将减少涉煤收费的意见上报市政府,但据我们了解方案只减少了三四元的收费,这对我们作用不大。”鄂尔多斯煤炭系统一位姓刘的人士这样表示。

点评:资源型城市的成长往往伴随着能源的过度开发和企业的畸形发展,虽能带动地方经济一时,却难以为继。自去年鄂尔多斯“鬼城”事件之后,当地的房地产业走入低谷,加之如今煤矿企业的大面积停产,势必会带来当地税收的大幅度缩减,进一步加剧当地的财政紧张局面。政府的救济只能“解渴”,当地的煤矿企业要想自救,应在兼并重组之后尽快投入市场化运营。

娃哈哈称产品百分之百没虫不现实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环球网7月27日消息,日前,一位消费者投诉称自己打开两罐娃哈哈八宝粥相继出现黑虫。经过记者调查了解,娃哈哈对此类投诉最终的答复几乎都是实物赔偿。而娃哈哈某热线接线员称,娃哈哈对于此类异物事件的处理方式,“公司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赔偿。”并称“这种事情无法构成精神损失。”“我们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把有虫的豆类去掉,这不现实。”

点评:此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两罐问题产品,而是娃哈哈接线人员的态度。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把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贯彻给每一个员工,又怎能够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首位?没有哪个企业的产品能百分之百令人满意,但是应该有为产品质量安全百分之百努力的态度,如果以某种说辞来逃避、推诿,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更辜负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

光大银行涉嫌剥夺女性自由生育权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凤凰网7月28日消息,《投资快报》记者收到读者爆料: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强行要求刚入职的未生育年轻女员工写下“承诺书”,承诺本人自进入光大银行那一天起,非特殊情况下三年内不得休产假。据了解,光大银行深圳分行所有的营业部及支行的人事管理都是由市分行统一归口管理。换言之,爆料的“被承诺”事件若属实,则必不是个别下属支行或营业部的单个行为,而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为。

点评:企业虽然有用工自主权,但必须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之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有相关规定:“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如果用人单位要求签署此类协议,求职者可向劳动保障部门反映,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煤二代”拿低薪开豪车热衷从政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经济观察报》7月28日消息,府谷县学历造假事件的当事人刘利荣是“煤二代”,李瑞华虽非“煤二代”,却也与当地煤老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榆林市一位长期观察当地官煤生态的政府人士向记者透露,在陕北榆林一带,像刘利荣这样混迹官场的“煤二代”并不少见。许多年轻的80后,甚至90后公职人员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但开的是奔驰、宝马、路虎。

点评: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余明阳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2%的

“富二代”不愿意接班,而是热衷于考公务员,他们的理想是“当官”。在民营企业发展中,权力既让人敬畏又令人厌恶。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企业主的子女们,自然热衷于掌握权力。“煤二代”属于富二代,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认他们之中不会有清官、好官出现,毕竟,有“最美富二代”企业家大火中救人丧生的例子。

贵州茅台申请国字商标初审通过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21世纪经济报道》7月28日消息,贵州茅台申请“国酒茅台”商标初审通过。国家商标局明确表示,首字为“国”字商标的审查,应当从严审查,对有损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应予驳回。自2001年以来,贵州茅台已9次申请注册“国酒茅台”商标未获批准。而依照正常程序,对于初步审定的商标注册,有3个月的公示期,如果“国酒茅台”注册申请未遭行业反对,则会通过。

点评:自从贵州茅台提出注册“国酒茅台”商标以来,多家知名白酒企业都已明确表示反对。而此次贵州茅台申请“国酒茅台”商标初审通过,也引起新一轮口水战。有专家分析认为,如果“国酒茅台”商标申请最终获得批准,其他企业生产带有“国”字头的酒,就有可能侵权,因此很可能遭到业内反对。目前,贵州茅台申请“国酒茅台”商标虽已获得初步审定,但结果仍然难以预料。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